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孙 娅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孙 娅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古城学校)
几千年来,我们的教师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指导,认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在我们中小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更多地体现一种单向的灌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度地依赖老师,忽视了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特别是农村初中学生,在中考升学的压力下,许多学生只会机械地接受知识,对于数学科目,也只会做题、背题,而缺乏自己独立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了首要的任务,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提出一些看法。
一、改变数学教学教育观
长久以来,教师都受凯洛夫在《教育学》里所倡导的“权利主义教育学”的影响,强调强制性的管理,学生在强制性的措施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课改后,初中数学的教材做了很大的整改,编排的都是最基础的知识。然而有些教师依然“以书为本,以教辅为主”,教死书,死教书;有些教师“以中考为首”,生怕学生做不起题目,增添了许多课外内容,整节课“滔滔不绝”,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另外一个主体——学生,结果学生“唯师是从”,一旦离开课本,离开教师,就不知如何解题了。
数学教材的改革就是让我们转变数学教学教育观。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在进行“正负数的概念”的教学时,可以进行这样的思考与提问:“温度有零下多少度”、“地理上比海平面低的地方怎么记海拔”,这些贴近生活的实例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负数”这一内涵,同时学生也会觉得:原来我们的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构建和谐健康的课堂
(一)教师要有“放得开,收得拢”的思想
新课程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出师生共同有效的参与,这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加入到活跃的课堂教学中,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许多学生不愿主动与教师配合,即便配合了,也是表面的,特别是在毕业班这一现象非常的明显。要改变这一状况,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要“放得开,收得拢”。
“放”,就是给学生创造能够展示自我,启迪思维的环境和氛围,允许学生自由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也不要强迫学生接受教师自己或书本上的答案,要让学生有生存的空间。对于有些题目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解法,教师在讲解时应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鼓励他们。
“收”,就是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肯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如题目:一次函数(
是常数,
)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
的解集是( )
A.
B.
C.
D.
方法①: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快速得出正确答案
方法②:有的同学可能会根据该一次函数经过两 点把求出来再解不等式而得出答案。
学生在解决这道题时,上述方法都会出现。这时,应对不同的见解进行比较、鉴别,给予肯定,纠正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同时适时指出方法②适用于解答题,对于选择题、填空题,方法①②均适用,但方法①更为简便,经过教师这样一“收”,学生明白了在什么情况下用何种方法省时、快捷,对解题方法印象更深刻,也更能主动、愉快地学习。
(二)让我们的课堂成为“问题课堂”
人们常说:“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探索是最好的学习”,这是教学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一种理念。现代教学的理论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相比,难度大,知识面广,而且定义、定理、公式很多,大部分学生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学生对数学存在这种倦怠心,其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数学课仍然是“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师考生答”这种师授生受的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越来越淡薄。实践表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是最具有震撼效果,最能使学生产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内驱力.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最终学生会牢牢掌握新知识,学会“举一反三”。
(三)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让动画走进数学课堂
要学好初中数学,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仍未很好地形成,过分抽象的内容往往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难于理解。多媒体的利用可以将其过程和现象立体地、多方位地、动态地表现出来.用有形的现象把无形的表现出来,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如在讲三视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空间立体感”,可用Flash动画进行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
又比如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可通过投影仪把路边的路灯显示出来.这种通过相应的数学知识背景及情景的展示,易使学生的精神处于兴奋状态,进而激起他们求知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正确处理难易练习题
新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差异。初中数学新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教材练习安排有难度不同的A组、B组,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特点:“基础知识+能力+创新意识”。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进行内容调整,因材施教,注意学生个体的发展。对数学科有独特兴趣的学生,应依他们的学力水平指导他们设定学习目标、内容、进度和方法;对数学优等生,应让他们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促进发展;对数学学困生,应多给予鼓励,指导他们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基础题型训练,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外,在课堂内,教师应对课本的题目进行变形,增设一些开放性比较强的题目,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尽可能地向课外发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的。要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求教师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式进行质的转变,这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需要我们教师共同的艰苦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