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科学性幼小衔接的实践袁 悦
农村幼儿园科学性幼小衔接的实践
四川省岳池县中和小学校 袁悦
摘要:加强农村幼儿园科学性幼小衔接只有在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街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等四项推进原则的基础上以“五项互动”为抓手而持续实施以促进幼儿连续性发展的教育培养,才能真正提升科学性。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小衔接 农村 科学性 实践
加强幼小衔接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顺利由学前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完成身心适应、生活适应、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的重大转折。加强幼小衔接研究与实施不仅利于教育连续性、科学性以及园校整合性的实现,而且更利于幼儿对学习产生“我要学”的积极情感和爱好兴趣的培养。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发出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的指导意见。作为农村一线幼儿教师,如何将“意见”化为实践指南落实到教育实践过程中是值得深入思考与反思的重要课题。下面,我从教师角度以“五项互动”为主题来探讨农村幼儿园科学性幼小衔接的有效实践。
一、加强师师互动
这儿的师师分别指的是学前幼儿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加强他们之间的互动意在建立整体教育连续性、减少幼儿适应过渡期,让幼儿顺利由学前学习方式过渡到一年级小学化学习方式。因而,应把定期开展师师互动作为幼小衔接的常态化举措。时间一年可以安排二到三次,让二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以了解彼此的教育方式和特征,从而逐渐形成幼儿“四种适应”的教育教学方式。小学一年级老师在幼儿小学前一个月左右时间将一如既往地注重直观性和趣味性,坚持寓教于乐原则,尽可能象幼儿园学习的以游戏为载体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与玩相融合,以缓解他们在两种教育过渡过程中的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而幼儿教师也要用好幼儿入学最后一公里的冲刺教育,渐行“小学化”,让幼儿提前进入适应的探索过程。
二、加强家园互动
在促进幼小衔接科学性实现的实践中,我们不能“一厢情愿”独做这事,要从家庭、社区、学校等方面发掘潜藏的教育优势资源以实施。在整个衔接过程中要以“尊重、平等、合作”的为实施基本要求而加强家园互动,积极寻求家长的理解、支持及积极的配合,并积极支持和协助我们农村家长提升对加强幼小衔接的正确认识,引导他们要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与幼儿教师共同做好学前教育的衔接工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家长都认为,早期的教育就是就是为孩子发展智力的教育,而实际上,却是将早期的发展教育与培养和小学阶段实施的汉语拼音、阅读和书写汉字以及不断地做数学问题联系起来。有些学前教育甚至让幼儿提前学习一年级语文、数学教材中的一些知识,有些则是在教学方式和时间安排上,完全沿用了“小学化”的作息方式,让儿童过早地进入到了不适应他们年龄特征的学习模式中。这样的“小学化”实际上就是给幼儿戴上了灵性的枷锁,极易致使他们在进入学校后会产生较低的自控性和对学习的厌倦感,而且学习上的不适应还会其身体、心理和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而我们加强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整合,协调幼儿园、家庭、小学学校、社会各层面的联系其目的就是要实现幼小衔接的“优势互补”,增强科学性。落实到具体实践中,每年定期举办幼小衔接家长会,时间安排在幼儿即将入学的一个月时间中,要求家长必须参加,共同研究衔接教育阶段教育和管理办法。让他们知道学前幼儿教育跟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时期、不同实施模式、不同学习要求的教育,幼儿园主要培养的是口语,实施是是以口语能力和智力开发为主的教育,在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常识的过程中并不注重系统化,老师使用的是可视的教具和多种教学方式。而在入学后则主要是以听说读写练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注重对文化的系统性教育,以及基本的读写算能力的培养。孩子要想顺利地完成学业并获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刻苦勤奋地学习而不是象幼儿阶段可以不受约束。
三、加强师幼互动
要让幼儿向哪方面发展就要在引导上做好导向工作。在促进幼小衔接时亦是如此。也就是说,在幼儿即将踏上小学化征程时我们要潜移默化的引导他们,让幼儿在我们有意识的“吹风”做小学生的思想“导向”下做好入学心理准备,也让他们意识到做幼儿园学习的“小朋友”与做一年级的“小学生”是有区别的。其次是在幼儿教育中创设“小老师”游戏,让他们角色扮演一年级老师,在体验中消除学习紧张而解小压力。加强师幼互动还要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帮助、引导孩子分析失败的成因,培养他们取得学习成功的自信,培养他们的人格。最后还应在临近幼儿园学习结束时,还可以请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到园内来讲解学习方法和行为规范,以小学课堂形式进行教学让幼儿尝试性适应,加强对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与自律的培养,让他们逐步地调整作息时间并积极去适应。
四、加强生幼互动
在学前教育大班下学期,组织开展幼小学生一起学习的互动活动,鼓励幼儿参与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体育、音乐、艺术等活动。让他们在与一年级学生的交往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的阅读意识以及认真做事、专心听教师讲课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通过模仿让他们体验一年级作业实践、书本整理保洁等。
五、加强园校互动
充分利用园校临近的地域优势,强化园校互动,强化密切配合,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倾向于幼儿提供,让幼儿可以随教师、家长一起可以参观学校的各个功能室,让他们产生学习向往,为以后真正小学化做好情感准备。
这几年实践告诉我,只有在坚持“儿童为本”“双向街接”“系统推进”“规范管理”等四项推进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性衔接实施,以“五项互动”为抓手,尽可能地改变那种过度重视知识准备的小学化教育,不以超标教学、超前学习为抓手而关注儿童发展的可持续性的创新施教,这样才能使幼小衔接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艳伟,幼小双向互动下科学衔接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1年。
[2]张朋,对幼小衔接的思考和实践[J].学周刊,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