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有效实践王建华
初中语文创新教学的有效实践
四川省岳池县九龙小学校 王建华
摘要:要使语文课堂走出“师授生受”低效模式就必须创新教学来提效提质。本文探讨了在这一过程中要做到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方法和改进教学手段。
关键词:初中语文 创新教学 有效实践
新征程呼唤新课改。在全面践行“二十大”教育精神的今天我们如何使自身担当的教育重任以新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眼前,就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教师的必作思考。在这个转折实施中,我们需要全方位的创新,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语文学科也不能仍走在传统“师授生受”模式下,必须持续地进行“改旧貌换新颜”,不断地给这个科目增添生机,才能持续使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这个学科内容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核心素养发展和学习快乐的“双丰收”。那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创造性教育,为其提供有效的服务,就成为了我们探索创新教学实施的关键。
一、改变教学观念是创新教学的首要前提
要改变思想,树立“大语文”的观点,不能仅把目光局限在教材上,把书本上的知识作为重点和凭借作教学拓展,减少“一言堂”教学占比,利用“大语观”的理念配合新课标思想指引让学生有充分的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多探索的学习时空。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等方面要大胆尝试,大胆探索,取得新的成绩;使学生由“被动学答”向“主动学问”过渡,要把情感熏陶的情趣培育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使语文创新教学成为语文课堂焕然一新的触发器。例如,在教学诗词和文言文等内容时我们就不断采用习惯的“译+抄+背”的方式来实施,要将学生视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担当研究者和探索者来学习,鼓励他们结合注释和利用手中现有的学习资料去化解学习难点,并鼓励学生对于特别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采取结伴合作的方式来解决。这样的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实施显然是一种教学创新,更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而获得语文课堂的生机与新颖。
二、丰富教学方法是创新教学的关键所在
探索新课标背景下语文课堂的教学创新是每个践行者都要面临的提效提质问题。传统的语文课堂在学习方式上不能很好地遵从学生语文的现有认知,采取“强注硬灌”方式,使学生成为了必须接受的“容器”。这样缺乏互动而展开的语文教学自然只能获得效果上的“慢、费、低、差”。一些老师所教授的课堂通常可以分为五个部分: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程式的长施久用显然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没有任何积极意义,更不能担当新课标一再强调的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所以没有创新教学的探索实施就难以实现真正育人,课堂上没有引入创造性的元素也不能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语文课堂看似一个可以“满堂讲”的教学实施,但是真正有效的听、说、读、写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却需要学生亲历的探索发现与实践,否则教师讲得越多,学生获得的就越少,能力越单一薄弱,所以,我认为习惯了传统“一人言”的教师不能图“口舌快活”,要教学创新实施,减少学生“雾里看花”,让学生在主动亲历中学与练。
为了使语文学习提效增质我在实践中常作这样的教学思考,一是怎样才能引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呢?实践告诉我们,只要在语文课堂上创新实施且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我们的教学质量就已经达到了事半功倍。语文课堂的创新实施对学生学习和创造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二是如何使学生具备好的学习行为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呢?这一思考变成教学实践是我们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前提。在这一实现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形成一些基本的语文实践能力,则是他们创造的前提。三是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我要学”精神和克服自主学中的勇气呢?仅仅培养出一种有学习爱好和养成良好习惯的特质学生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使他们有一种意志坚定、一种遇到学习困难永不言弃的意志品质,这样才可以使他们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创造意识和创新勇气。把这些思考变成活生生的教学现实就可以使传统那种“时间+汗水”“日光+灯光”的“临考应急”变成平时就注重积累的自然实践,也不会加重负担。而且还易使学生倍感有乐趣。
三、改进教学手段是创新教学的重要保障
传统教学实施在手段上就是三尺讲台,二寸粉笔,一根教棍。这样缺乏先进手段支撑的语文课堂在使课堂提效增质的过程中显然容易捉襟见肘。最近几年,“班班通”得到了全面落实,其强大的教学功能和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变得异常的丰富多彩和新颖有趣。这样一来,枯燥的课程就变成了一种乐趣探索,让同学们体验到了图文并茂刺激的乐趣,因为这样的助教优学的不仅易使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进度加快,而且还很轻易就能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投入。例如《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实施过程中五颜六色的画面、神秘的背景、鲜艳的色彩、清晰的对比,自然容易将学生带入一个有意义的特定场景中去分析,探索消逝的原因,从而在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中进一步探索自然保护、环境爱护的有效做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课堂质量。这几年“班班通”助下的教学手段创新改进实施,使我们学生不但获得了必备思想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为他们成为勇于创新的新生力量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总之,语文课堂的教学创新在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方面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任务。而在这一过程中,创造性的教育实施又是一项全新的研究领域,即使有新课标引领,仍需我们教师不断努力。因此,在进行教学创新探索过程中作为执教者必须以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使之朝着正确、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而成为新课标要求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陈晓燕,浅析初中语文素质教育与创新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7年。
[2]吾甫尔,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实践探究[J].中小学教育,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