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优势白 军
发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优势
白 军
(四川省巴中西南大学第三实验学校)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既有普遍意义上的书面语言(板书)对话,口头语言对话,又有学科特征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师生平等对话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师生对话,也可以是生生对话,既可以是简答式,也可以是讨论式、谈话式……。总之,教师只要有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意识,并且认识到师生对话的重要意义,则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师生平等对话的机会,并且获得良好的效果。
一、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单向授课模式,是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
教师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有备课、采集信息的责任,尊重和保留有争议的意见,即使学生的观点有谬误,也要给学生以自我完善、修正的机会,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而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到创造发现的快乐。例如:演示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实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实验现象的特点,表明的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且在演示实验中允许后排的学生往前排移动,让他们近距离的观察,以获得清晰的效果,不要因为暂时的课堂教学“无序”而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看似“乱哄哄”的课堂次序,却无形地与学生搭起师生平等交往的桥梁,师与生共同讨论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传递,而且也是相互促进的,有很多时候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老师会得到不少很珍贵的启迪。良好的知识信息传递,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良好的态度能使学生倍感亲切,从而对学科产生热爱,并焕发良好的愿望,“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教’而信其道,”正说明了师生平等对话的重要性。例如:我在教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节课时先有学生总结出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再用“真金不怕火烧”一句话暗示学生金属金的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师生共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再与学生一起形成“顺口溜”,师生通过对话形成的“顺口溜”,学生记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变得非常容易,他们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能运用顺序判断金属活动性的强弱,课堂教学过程中这种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教学模式经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上语言和板书是师生平等对话的主要方式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不仅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而且在师生对话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例如我在教学《怎样得到氧气》时,让学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先进实验室动手实验,自己去得到一瓶氧气,然后把实验室制取、收集氧气的操作要点作为任务,要学生回顾、议论、交流、归纳,然后简单慨括为:“查”、“装”、“定”、“点”、“收”、“移”、“熄”七个步骤,“查”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是在试管中装药品,“定”是固定试管于铁架台上,“点”是点燃酒精灯,“收”是收集氧气,“移”是移去导气管,“熄”是熄灭酒精灯。开始固定的操作概括为固,收集的操作概括为集,师生一起反复的读、反复的念,觉得有点拗口,后来大家一起反复推敲,把这七个步骤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我刻意让一个学习较差的学生上黑板把谐音写在七个步骤的下面,这时学生兴奋的不得了,因为这个成果不只是老师给的,而是师生共同获得的,那种成就感不言而喻,即使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来了劲。这时学生学习感到很轻松,收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教师要善于采取多种手段调动学生手、脑、耳、口并用,特别是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对话,目的就是创设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恐惧与焦虑、厌烦的情绪,我经常把微笑带入课堂,用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真挚的情感,落落大方的仪表,给学生以亲切感,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我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和鼓励,就会积极回答,思维敏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让学生在亲切,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中得到发展。
三、改变传统的演示实验是化学课上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千变万化、精彩纷呈的化学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学生。但传统的化学课上教师往往特别强调或喜欢演示实验,认为演示实验容易把握、安全性好、成功率高,而学生只是一个“看客”,这首先违背了青少年好动的特性,同时也丧失了诸多师生平等对话的机会,所以我们化学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多参与实验。如把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协作实验或改为学生实验,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变为家庭实验,或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科技小制作等。如在教学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时,我先将2毫升的白醋分装在2个试管中,再向其中一只试管中加入5毫升蒸馏水稀释,然后问学生两支试管中的白醋溶液酸性强弱一样吗?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它们酸性的强弱呢?学生以为用石蕊试液变红的程度会不一样就可以区分,在众目睽睽之下,两位学生用滴加石蕊试液的方法进行了实验。结果所有的学生都呆住了,因为两个试管中的红色几乎一样,同学们面露惊异之色。“看来我们要用别的办法来区分溶液酸碱性的强弱了”,“用测PH值的方法”一位学生不知是预习了还是接触过该知识点,睁着眼睛兴奋地打断了老师的话。“对,测PH值是常用的测量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一个新的知识点,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在师生的互动对话中形成了。把握实验这个载体,充分展现师生平等互动对话的魅力,教师不再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看重学生的人格特点消除学生学习化学的“神秘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体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平等互动对话,有利于师生关系的递进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