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策略
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策略
四川省岳池县东湖学校 李艳
摘要:教学成功贵在激兴培趣。本文探讨了加强直观媒体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教学、重视数学操作实践、加强学习过程激励等四种兴趣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实践策略
成为学习主体的必然要求就是激兴培趣,成功教学的必然要求就是让学生进行符合兴趣的学习。这是实现教与学提效提质的根本秘诀。在全面践行学生主体理念的“双主双优”课改背景下我们要实现提效增质,如果采用传统“满堂灌”显然是不能达成目的的,唯有重视兴趣这把尖刀,利用其是最活跃的非智力因素这个特性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作用,进而促进其“心求通”需求的产生,有“我想学”的求知欲,这样他们才能更积极性与教师配合去探寻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实践能力。接下来,我用自身多年工作经历来聊聊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直观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兴培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是“双主双优”课改践行中教师必须常常考虑的现实问题。多年实践告诉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来因材施教是最有效果的。小学生正处于直观思维阶段,他们需要直观化、形象化的视觉刺激,来满足思维参与学习的需要。而传统教学中为了操作简单便捷,很多实施者只从增强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形象直观描述上来下工夫施教。我们知道,光是语言表述无论怎么形象,都不如直观物的形象刺激那样真实、直观和生动。因此,要克服抽象性,增强学的直观性,就需要我们运用多种形式的直观方式实施。直观实施的最明显优势就是再抽象的知识都能以看得到、摸得到的方式出现在学生视野中,可以直接地表达问题,也可以让人对问题产生更深的印象,让参与者能从中得到无限的感知乐趣。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常常选择直观媒体进行教学实施,利用多样化的直观媒体来激兴培趣增强学生主体性。在直观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提到多媒体,作为信息技术手段的核心,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有效果的。不仅能营造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境助力导入教学更好地进行兴趣激发,还能化抽象于直观降低学习难度之功效,增强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容易性,故而在提效增质的目标追求中是我们教师最乐意、最信赖的媒体选择了。
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思考兴趣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而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诱发学生启动思维进行思考的有效手段,是“学无疑而教有疑”的重要体现。在新课改实践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已成为我们教师欲激发学生主体性的自觉行动。我们知道,学贵有疑则有进。有了质疑,就说明有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的基础,其就能自觉发挥建构作用。在数学教学实施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思维实际来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以达到学生乐学善思、勤于思考的培养效果。实践中,我们也可配合多媒体的运用来辅助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其更能达到既激趣,又促思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就可利用智能教学一体机来创设问题情境,先出现三只漂亮的小孔雀大声争论谁跳得远,这样首先让学生产生悬念,接着屏幕上出现1.0米,1.00米,1.000米三个彩色数字,此时既有美丽的画面,又有清脆的声音,还有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自觉就会主动质疑思考。当学生体验到了思考所带来的成果体验时,其思维兴趣也就得到了培养。以后,只要有触发,就会主动思考。
三、重视数学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兴趣
数学实践性强,很多知识的应用实际上就是动手操作,解决实际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除了注重使用直观的教具外还应尽量让他们参与到实际操作中去。如果只是老师做示范,而不是由学主成为主体来自己动手,这样是不会形成能力的,因为游泳的本领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所以,需要平台,而我们教师就是这一平台的搭建者,学生能不能参与到这样的实践中去就看我们教师是否重视“教学做合一”理念的应用,是否重视数学操作实践。因此,对于新课改实践中的我们,要提高操作教学的认识。我们知道,对于小学生,他们动手兴趣也不强,有的认为学数学就是计算,做应用题。这样“应试”还行,激兴培趣、长技能是不行的。动手学数学需要动手兴趣支撑。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让每位同学参与到实际动手学数学的实践中来。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中,能够让全体同学都能得到较为全面的参与操作感受,从而有利于他们在动手学数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存储与抽取。在课堂上,老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动手学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四、加强学习过程激励,提升学生学习志趣
“好表扬”是每个小学生都具有的一个重要年龄特征,年龄越小越突出。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激励表扬之词的应用我们也不能太小气和吝惜,要从各个方面强化对学生兴趣的激发,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快乐,并把兴趣转变为一种固定的志趣。为此,我们可以把激励很好地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其方法可以通过点头来表达我们的赞同,用“好”、“对”来表达肯定,也可以用“真好”、“很聪明”来表达我们对学生在学业上取得的成绩的认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战胜难题的胆量,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在更高平台上获得学习成功而形成“我要学”持久的志趣。
总之,在“双主双优”课改中成功的教学贵在激趣。为此,我们在教与学的实施展开中要充分发挥“双主”作用,丰富实践策略,做到激兴培趣有创新,这样才能让学生一直保持良好主体积极性学数学。
参考文献:
[1]黄春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提升策略研究[J].教学与研究,2019年。
[2]张玉燕,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