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低段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践
论小学数学低段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有效实践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蒋燕
摘要: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是我们在“双减”提效提质政策实施下的一种最理想实施思想和目标追求。但这效果的实现需要我们创设生活情境、采撷生活实例、搭建生活实践平台等多样化策略的并举实施,才能让学生在感受实用性的激励下获得良好数学教育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低段 生活化教学 实施 有效
源于生活的数学是门以研究生活为径服务生活为目的的学科课程。随着大数据社会的来临数学应用的范围愈来愈广泛,其运用能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运用数学知识服务生活实践的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就成为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培养内容了。新课标明确我们要注重应用意识培养,使学生在生活化教学实施下获得有效教育培养。为此,我们就必须以生活化理念指导教学展开,着力促进学生应用意识发展,让数学回归生活研究生活,在服务生活中让学生能有效利用数学课堂获得的知识、方法和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下面,我结合近几年的实践探索谈谈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如何实施生活化策略。
一、实施生活化策略就需要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新理念,是新课标极其推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方法,它作为传统接受式教学“对立面”而发展起来的教与学实践。这种方法实施就必须创设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就是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通过自学、发现、探究、总结等环节,体验知识探索的快乐。实践告诉我们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动力更足、思维更为敏捷,学习效果更理想。与探究性教学相对应的就是探究性学习,实施探究性的教,必然要实施探究性的学,体现在实践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和学情现实,创造以探为主的情境,拓宽探索性的活动范围,使其不受课本束缚,从而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更大放飞空间。就像“9+2”教学课一样,为了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中就乐其学,我们首先就要让同学们学会用拼十法去探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实施让学生知道其概念和实施路径,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分享“9+2”的运算方式。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究学习“8+3”,“7+4”和“6+5”为主要的教学实例,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发展学生的创意潜力。而且在新课改实践中,情境策略一种生活性级强的实践策略是我们一线教师创建高效课堂的必要策略,故而受到了很多教师一用再用的热捧。
二、实施生活化策略就需要采撷生活实例作载体
虽然数学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但同一个知识点,则可以用很多生活现象来加作为载体或知识的包装。所以,在进行生活化实施时,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注意选择最接近于教学内容的生活问题作为载体来实施,并基于学生数学现实。为此,在教学又特别是设计过程中,要尽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形象化、生动化,从而使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掌握和内化,并在此过程中使他们感受到学数学的真正意义,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尽量使孩子用数学的视角来看待人生,用自己的思想和经验思考人生现实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这样以采撷学生生活实例的教学实施不仅能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这些知识的生成背景更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在实际运用中的实用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如在“方位”一课教学中我们就可就需要采撷生活实例作载体:“你能用学过的表示位置的词语(前后、上下、左右)说说教室里物品的位置吗?”这一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观察以及联系所学的知识正确地说出教室里物品的摆放情况。通过这样的生活化问题的实施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体验,而且还培养了知识运用能力。
三、实施生活化策略就需要引导生活实践提能力
数学实践性很强。作为生活的一门工具要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就需要一线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引导,使学生真切体验到知识就在身边运用就在眼前。只有通过这样的切身体验我们的学生才会更加相信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达到提效提质效果。同时,通过数学实践,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才能有一个锻炼的机会和平台,才能真正学会解决生活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不能直接引进课堂,因为其常常夹杂着多种信息,教学运用时必须去粗取精,择其要点而用,才能使教学既有针对性又具有效性。如在“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引导生活实践展开培养学生生活化应用能力我们就可把超市购物模拟进课堂,让学生在这一生活实践活动平台上真实地体验“买卖东西”所以经历的商品选择、看标价、付钱、找零整个过程,以便更好地进行数学实践。又如,在教学“除法的认识”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课件ppt创设情境:电子白板上呈现12根香蕉和2只猴子,让学生帮忙把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孩子们借助小棒分一分,每只猴子分到6根香蕉。然后再增加1只猴子,平均分这些香蕉。最后增加成6只猴子平均分12根香蕉。这一过程,教师边指导学生操作边引导他们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与点拨和学生的动手操作,使之很快理解除法的意义也感受到了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且在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过程也坚定了他们乐于数学学习与运用的信心。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提效提质我们就要实施生活化策略进行教学实践,就要以此为径着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就要利用就在学生他们身边的数学把数学与生活无缝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使我们学生学习的劲头更加足而有力,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也就更加明确。有了这样的生活化意识才有生活化策略,只有我们从课堂教学入手,从低段实施着力,联系生活实际教数学,这样就能让学生学到更有意义的数学,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和成,浅谈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途径[J].读写算,2019年。
[2]陆丽平,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途径与方法[J].教育前沿,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