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应实施生活化教学
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应实施生活化教学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吴冬梅
摘要: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就是要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学数学做数学,从而获得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本文探讨了生活教学实施应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增强主体性的基础上让他们结合现实生活提出数学问题,同时通过生活化平台搭建提供促进他们在学用结合中形成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有用的数学 生活化教学 实施
有效的数学教学是什么?新课标告诉我们就是要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那什么才是有用的数学呢?怎样进行有用的数学教学呢?这几年的探索实践告诉我们有效的生活化教学应具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和“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两种教学实施理念,学“有用的数学”就是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中学数学、做数学,发展数学实践能力。只有这样,学有用的数学才能称得上有效的数学教学。为达到这个目标在小学数学教学探索中我们常常以实施生活化教学为径来进行,进而让学生学有用数学。
一、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增强主体性
没有任何兴趣是佯装参与的,被迫地进行学习只能“坐以待灌”,真正有效的教学实施不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而是将增强学生主体性作为了实施的起点。在全面践行“双减”工作的今天我们要解决好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的问题,就必须以兴趣培养为径去驱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持久性的效果。为这,我们身为教学践行者应该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求未知数》课上,我就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猜扑克牌”的情景来实施,教学导入之际,我手里有两张纸牌,要求同学们猜想这两张纸牌分别是什么?此话一出,立即拘来了同学们精神渴望,他们积极把双手举过头顶,很想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接下来,我透露两张纸牌的数字和是9。这时,越来越多的同学举起了双手。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学生发现了其实就是数9的组合问题,其答案不是“1和8”或“2和7”就是“3和6”“4和5”。第三次,我再将里中情况透露了一些,说其中一牌是2,于是,整个班级的孩子都举起了双手,并且大声地说出了答案是“7”。这种情景的设置,不仅使学生的主体欲望变得强烈也为我们生活化教学提供了人脉支持,让同学们更富有兴趣的去参加我们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提出数学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计算。实施生活化教学就应将生活的数学实践引进课堂,或作为学生思维的触发点或作为新知教学的载体,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于生活又围绕生活,获得应用能力培养。作为一名新课标践行者的数学教师要特别留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生活问题意识。如在教学数学实践课“今天我们去秋游”这一节课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发言,提出并分析、解决在秋游活动中将会遇到的数学问题,如乘车、购买门票等等,先让学生调查,得出大车可以坐35人,小车可以坐20人,而五年级一共320人,怎么坐车最合理?而在购买门票时又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本班45人,门票30元/人,上了50人,可以享受八折优惠的团体票,又怎样买票花钱最少?像这样在生活中引导学生提出并分析、解决这些数学问题,不但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亲切感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感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感和喜悦感,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体验知识的实用性
实施生活化教学,就需要打通数学与生活的通道,把与学生联系紧密的现实生活之水渗进课堂中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上学以致用,发展数学实践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其重点就是让学习主体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学习,能动建构知识。
(一)适时点拨,让学生“有法”参与。小学生在发育成长阶段属于方法缺失的学习对象。由于受年龄、生活经历、知识的影响他们在学习上学力受限,在效果上就有限,特别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抽象实践过程中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水平更为低下。所以,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和注重学习效果提升的过程中还还要我们教师具有“双主互动”理念,并同时注重自身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作用发挥的方式和效果,使学生“有法”地有序地参加活动。把握学生的疑问、意见分歧和知识转移的容易混淆之处,尤其是知识和方法归纳总结方面,我们要更好地发挥老师的引导和指导性,让学生在点拨中柳暗花明,在参与中有法可依。
(二)提供平台,增多参与机会。周玉仁教授为有效教学的实施提出了五个“多一点”,他强烈希望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搭建提供更多平台,“多一点情境创造、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机会,多一点愉快体会”。这些“多一点”的实现在实践探索中让我懂得了教师“满堂灌”是根本都无法的,只有真正的活动才能创造时间和空间,才能确保学生的参与。因此,我经常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可以实践锻炼的动手机会,鼓励他们在“说一说”、“摆一摆”、“做一做”、“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叠一叠”、“折一折”、“叠一叠”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只有反复锻炼,学生数学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夯实,才能提升解决问题、服务生活的真正本领。
总之,让学生学有效的数学应加大力度实施生活化教学,特别是要数学成功教学的实现更需要我们生活化理念支撑实施。作为一名新时期中的教师,在新课改的大好背景下,我们要尽可能地结合学生数学现实,实施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增强数学学习趣味性,发展数学应用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兆翠,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2019年。
[2]王永莲,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读写算,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