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前幼儿独立性培养的实践策略
论学前幼儿独立性培养的实践策略
四川省武胜县中心小学校 杨蕾
摘要:学前幼儿教育不在于知识传授的宽度和广度,应在于习惯和品质的奠基。加强幼儿独立性培养就是这一时期启蒙教育的不可或缺。本文从培养幼儿责任担当意识、支持幼儿独立自理的要求、尊重幼儿的意见和选择三个方面探讨了学前幼儿独立性培养实践策略。
关键词:学前幼儿教育 独立性 培养 实践策略
穷人孩子早当家。这虽然只是一句俗语,但从中反映了一个孩子培养的育人问题。他们之所以能早当家,完全在于他们能自理,能自立,有良好独立性。曾有一教育家指出培养孩子的秘诀就是要让他们早自立、独立。而现目前,我们所教的幼儿大多为娇生惯养对象,严重缺乏独立性。这样的孩子即使再过几年,到小学,甚至到初中、高中,仍然缺乏自理能力,仍然不能独立地参加社会实践和适应社会生存。因此,加强自立教育,从幼儿抓起强化他们独立性培养就显得迫切重要。作为“五育合一”课改背景下的学前幼儿教师要有长远的教育思想和有为孩子成长负责的育人担当,创新独立性培养实践策略,让幼儿在学前教育环境中快乐地发展独立性,为自己更好地走向自立奠定基础。
一、加强幼儿责任担当意识培养
教育儿童的责任感,是提高他们的独立自主的能力的必要前提,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是增强他们担当意识的有效路径。加强儿童在日常生活与学业中的责任感,让他们有独立的判断力,并对自己的决策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样可以逐步地克服孩子对自己的依赖性,让他们在对自己的需要和对自己的尊敬中得到满足,从而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培养他们敢于独立思维的勇气,敢于肩担幼儿园日常事务的责任。在教学实施中,要利用启发式策略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特别是在决定、执行的时候要让他们自主思考判断,让他们能够在和别人进行沟通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而不人云亦云,体现出独立性。对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都要有做好做对的责任感,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家长、老师、同学负责,要让同伴认识到自己所处的担当角色,能主动去践行角色。例如:自己整理图画和绘本册子,能自己清理衣服打理鞋子,能收拾自己的小书包和小书桌,能独立吃饭。从自己的事开始担当是培养他们自理的有效法子,任何包办替代在培养幼儿责任担当意识中都是不可取的,该放的绝不能扶。
二、支持幼儿独立自理的要求
小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很强的角色扮演意识,表面看去他们对一切一无所知,但他们非常渴望了解和身扮角色来处理。在儿童有这样的自我实践的愿望时,我们要给予正面的赞扬和积极的鼓励,甚至搭建平台让他们去实践。这样的支持会让幼儿感觉到自己真的长大了,象个“小大人”能处理事了。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见到爸爸妈妈在洗衣时他也许会说:“我也要来洗衣。”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的处理方法就是责备孩子“多事”,甚至还骂孩子。这样的处理显然让幼儿自理的要求迎来当头一棒。对于幼儿的自理要求和力所能及的生活实践我们要支持、甚至鼓励他们去做,满足他们愿望,不用怕他会把自己的衣物打湿,也不用怕他在水中玩耍。当然,小孩子年纪还不够大,但这也是一种极大的提升,如果再夸一声“你真能干”,一定会让你觉得他们真的在成长了。虽然在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或这或那错误或问题,但他们犯下的错误远远没有他们自理意识的觉醒和成长有现实意义。因此,作家长的必须要让他们参与到生活实践中去,有可能犯错这很平常。在幼儿园里,不论是区区活动还是用餐午休我们都鼓励幼儿自理,从办好自己的事做起,能让他们组织的活动尽可能地让他们来担当,丰富自理路径,让他们慢慢发展自理意识和独立能力。
三、尊重幼儿的意见和选择
在传统幼儿的教学方式中,为师者总是摆出一副“权威”的姿态,以为孩子的认知和思考水平很低,凡事都由他们来作决策,让幼儿在他们发号施令中去执行。这种去主体性的做法在今天幼儿教育中显然得不到市场应用,因为其是造成儿童自主自理等独立性品质下降的根本原因。在如今我们倡导幼儿主体论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以建立“平等师幼”的关系为目的,充分认识到儿童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尊重他们的观点、思想和选择,让他们在感受到尊重和肯定中点燃表达观点的自信,进而独立性得以凸显。作为一线幼儿老师,在面对面施教展开中要改变说话的口气和语调,要仔细聆听孩子思想中的稚嫩声音,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爱和尊重。实践中,我们老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在指导孩子们学习和做事情时,总容易将施令似的口气对待幼儿。这样的盛气凌人容易造成幼儿心理不自由,在没有安全感的前提下幼儿很多选择的表达就“吞”了回去。我们正确的做法就是要以同等的心态和他们协商,并且要让他们自己对自己作出选择。在这一展开中,老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儿童主体的作用。深入儿童的心灵理解和新生幼儿的合理观点,选择最优的实践方式从儿童的视角来进行教育和教学,从而获得他们的信赖。孩子们在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尊敬之后,他们在做一些事时也会变得更有自主权。特别是在区角活动和生活实践中要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园内事,告诉他们如果有什么问题或遇到困难,在自己不能解决时要虚心会向别人求助,能自理的一定独立完成。
培养学前幼儿独立性之匙万千种,作为践行“五育合一”课改者的我们更有实践策略去实施。但培养主体不能仅限于园内老师,要有家、社、园三结合的思想增强主体培养力度,让我们学前幼儿得到更有力度的教育惠及,从而得到自理、自立教育,获得良好独立性培养。
参考文献:
[1]林晖燕,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我指导式学习的支持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
[2]王沛文,实践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培养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