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四带进”
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四带进”
四川省岳池县黄龙小学校 胡平
摘要:数学教学欲达到提效提质的良好效果就必须创新策略,做到多措并举“四带进”。本文探讨了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带进微笑、带进趣味、带进信息化、带进竞争。
关键词:小学数学 提效提质 “四带进” 需要
提效提质是我们教师在践行“双减”政策中追求的核心所在,也是我们“优教优学”的目标之旨。在全面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我们都在不断探策觅略找办法,希望通过优化手段,更新方法来达到目的。当然,不同教师,方法不同,不同学科,方法也有所异。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新课标要求学生快乐学数学,人人获得发展。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也在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究,而“四带进”就是我们实践的重要成果。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良好的教态是营造氛围的第一兴奋剂,是学生判断课堂是否给人心理自由与安全的直观依据。教态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具有亲和力的教学语言等方面,而主要还是面部表情。如果能面带微笑,自然能给“亲其师”才“乐其学”的小学生以和蔼可亲之感。因此,在倡导快乐学习的今天,我们要让同学们欢声笑语地走进教室也要让他们快乐地学习高兴地走下课堂,我们绝不要因为学生作业不认真或错误较多一直责备不断,要真正地尊敬每一个同学,从内心爱护每一个同学。在每次上课的时候,我们都要带着和蔼的微笑,让同学感觉到放松、快乐、自由,让课堂充满和谐有着无比轻松的氛围。只有基于此,课堂上学生才会“乐学”而“会学、善学”。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学生有很大的求知欲,才能使他们有主体性,才能将其卷入到“心求通”的“我要学”之中。
二、把趣味带进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实践告诉我能实现最优化学习效果的不是强制下的“要我学”,而是让学生保持对所学知识浓厚兴趣基础上的“我要学”内驱。因为兴趣越深厚其产生的驱动力就越强。故而,“双主双优”课改践行中的我们要把激趣带进课堂,并把激趣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并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实施中,作为执教者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其知识和趣味相结合,在课堂导入或巩固练习中可以利用“开火车”“数学诊所”“速算接龙”“自编儿歌”“名人故事”等趣味活动来增强课堂趣味性,使我们的学生在玩中学知识长技能,在玩中重组思维、重组信息;通过对知识的重新组合,实现生动发展。这也是我们新课改倡导的主体理念使然。
三、把信息化带进课堂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化手段进入课堂。但由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教学,需要我们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难度较大。对于工作很忙的老师来说,他们很有可能就是弃而不用。而在聚焦课堂要质量的新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要实现提效提质的效果就应把多媒体这种信息化手段很好地运用起来,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营造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增大教学容量,特别是化抽象为直观等方面的作用,使之真正成为行之有效的工具。比如,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利用智教学一体机这种大屏多媒体来展示这个问题:将一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6个表面都漆上黄色,再将它分成村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试问,这一分,可以分出几个一面是黄色的,又有几个两面是黄色的,三面呢?又有一面都是不黄色的有几个?对于这样的问题,对于我们还缺乏空间观念的小学生来说,是较难的,而利用多媒体动态切割,就可以很好地展现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大屏上的一块一块散开的正方体。这样的直观呈现不仅可让同学一眼就能看懂,而且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把竞争带进课堂
小学生好竞争、好表扬。这是他们年龄特征决定的。因此,在课堂实施中,作为执教者就可以抓住这种特征而将竞争带进课堂,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表扬,获得成功,体验到学习快乐。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就可以将竞赛的游戏引入教室,营造一种相互追逐的氛围,使教室充满生机,课堂洋溢着活力。这样学生也有主体性,乐于互动,乐于数学实践。例如,现行教材的口算题、估算题我们就可将其变成竞争载体,让学生通过速算比赛、夺红旗、速算接龙、课堂抢答等活动来增强数学计算自信。在这些竞争中,我们可以给计算速度和正确的都好的前10位同学一个“大拇指”;对于较难题目的实践,我们就可利用"看看谁最聪明"这句话来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对于作业书写和效果好的学生,我们还可以在上面“盖”上“大拇指印”,并在上面加上鼓励的评价,比如“你真棒”“你真行”“你真努力”等等。运用这样的活动竞争加之激励的评价,就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心理上时时保持一种竞争上进的态势,在激烈的竞赛游戏中,可以让我们每位同学的才能得以最大限度地展现和发挥。其自信增强了,学习效果就变好了。
总之,有效的数学教学需要“四带进”。多年的实践证明,把微笑带进能给人温暖和心灵愉悦,把趣味带进课堂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督促主体作用发挥;把电教带进课堂可以降低知识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把竞争带进课堂可增强课堂活力而满足学生体验成功的需求。这些“带进”课堂,可以说是我们取得有效教学的重要法宝,是实现提效提质的前提。因此,在全面践行“双主双优”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就必须将“四带进”很好地运用于数学课堂中。
参考文献:
[1]王湘涛,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2018年。
[2]石风雨,浅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J].学周刊,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