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让数学教学提质增效最优化

让数学教学提质增效最优化

      四川省武胜县宝箴塞初级中学校  杨军  

摘要:要使数学教学效果实现提质增效最优化---“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和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理想化目标就必须创新策略。本文探讨了树立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加强知识技能内化的有效训练等让数学教学提质增效最优化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效果  提质增效  最优化

随着“三活课堂增智”理念引领下的课改推进,以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减”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作为一线教师,要使自担的数学教学迎来最优化的实施效果---“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和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的理想化目标就必须走出“教以应试”的做法桎梏,以创新的方法践行“三活”理念,尽可能地在提质增效的过程中运用新课标倡导的观念作指导,使教与学互动对话换来更加有意义的育人效果。在数学课改以实现提质增效最优化的过程中,我积攒了很多能使数学学科教学提高育人效果的实践方法。下面,我结合实践而论之。

一、树立课程全新的教育理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是影响一线教师教学方法选择、流程安排、细节实施的指导思想。传统观念是“一言堂”或“教师中心论”,所以教学高耗低效。而今天,不论是“五育合一”下的“三活课堂”还是“双减”政策的实施,都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不能故地重游重蹈“应试”之辙。那样的实施在今天更不断满足学生日益提高和多样的学习化需求。因此,作为一线数学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观和课程观,精心设计教与学的,做到化教为导,以学定教,才能使教更符合学的需要。在这几年数学教学中我认为要使课堂提质增效最优化就必须争取做到“五个转变:①从过去的“教以应试”向综合素质发展的素质素养培养转型;②从“填鸭式”到“启发性”;③从封闭式的教室到开放式的课堂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育人,增强开放性;④从注重知识授予到培养学生技能、培养学生情感进行有意义的转变,效果要多维,强化思维培养;⑤从“一刀切”的实施方式向个性化的过渡增强教育针对性,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只有基于此理念引领下的教学转变,才能使我们所实施的数学课堂实现提质增效最优化效果。

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积极性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使数学课堂提质增效最优化就务必拒绝“师道尊严”思想占据课堂,把学生从被动接受者的认知中提升为主动建构者的新型角色来认识,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去探索、体验、发现未知领域,并在此的展开中获得主体的践行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改实践必然要落实的主体理念,这是我们教致力于学必然要遵循的理念。当然,光是理念的转变还不行,还要把这种理念策略化,变成能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建构作用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让学生人人参与,为达到人人发展奠基人脉基础。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要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教学激趣,让学的过程趣味相伴;二是加强情感激励,让学的过程获得成功体验;三是抓住特征教学,满足学生多样需求。如抓住好动好胜心理特征,开展数学竞赛活动或动手操作学习;抓住学生好玩好奇心理特征,融猜谜、游戏、故事、音乐于其中。但这些的策略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达到合理整合,方能提质增效,达到最优化效果。

三、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

新的实施观认为要提质增效,良好的教学手段少不了。目前,信息化推进正猛,为教育定制的多媒体无疑是实现教育目标最优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创设情境、化抽象的最佳手段。作为一线教师不能只有几何与图形内容教学才用,其实“课课用”也是有效的。作为一线教师,不能怕做课件麻烦放弃这样优秀工具不用而另寻那法。恰当运用这手段,在调动学生感官方面的优势是任何其他手段都不可比效果得来的效率和效益这两个方面的。在传统的数学教育中,从观念到应用,从代数到图形都是依靠单纯的“说讲”方式来进行,必然会因为过于抽象的感知导致整体教学水平下降。在今天,智能一体机入课堂,可视角度扩大,表现力增强,学生无论哪个角度都可以很好地感知数学的细微,从而可以直观地观察数学的变化和规律呈现,更利于提质增效的实现。

四、加强知识技能内化的有效训练

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现提质增效最优化就必然要深入探讨知识技能内化的问题。因为数学教学质量绕不开“双基”目标达成。作为一线教师,化知识为能力,促进知识内化为技能,是衡量“质”“效”的核心点。这两个点也是“双减”在课堂教学落实上的关键点。因此,作为实施者就必须加强知识技能内化的有效训练实施,尽可能利用新的理念、方法指导设计与实施,使其更科学、有效、能助力学生快速将知识通过运用内化为能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落实到实践,应注意这样四个问题:一是训练点,做到由浅入深;二是训练时长要控制,具体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双减”要求;三是习题布置要分层实施,梯度要求;四是将易错易混的项目要区别重点对待。

总之,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上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要使我们自担的数学教学效果提质增效最优化还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和创新探索。随着教育发展和学情变化我们不仅要加强学习,积极研究。唯有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和反思,才能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基础上实现课堂育人质量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树平,初中数学有效性学习探究[J].教育研究,2019年。

[2]李建贤,浅谈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新课程,2016年。


点击次数:35  发布日期:2022/10/11 10:40:1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