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论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四川省简阳三合学校 黄利
摘要: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情创设的情境也是有所差别的。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多方面的要求而创新实施应用情境策略。本文探讨了数学教学中实施的直观性情境、操作性情境、描述性情境、探究性情境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创设 实施应用
情境是新课改实践推进的重要抓手,是教师提质增效的有效策略。特别是一个个有价值的教学情境的应用创设更是促进“人人获得良好数学教育”教学理想实现的重要依据。随着对情境教学应用研究的深入,其作用越来越被人们看好,受到广大教师青睐。正是如此,人们又将其进行了分门别类,创设出了不同种类的教学情境应用到课堂实施中来。而新课改背景下数学教学在向着高效教学挺进的路上与情境应用不是“偶遇”,而是我们一线教师的精心整合设计,将其应用于数学提质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既激趣诱思又使数学价值更凸显的教学效果来。在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聊聊不同情境的创设方法与应用。
一、创设直观性情境以实施应用
直观性情境换来的是视觉上的具象,在帮助人理解的过程中起到了降低难度的效果。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多时候仅靠嘴来描述是很费力费时的,而利用直观性情境来实施应用,却可以让学生“一看就懂”。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我们知道,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更乐于直观形象的事物的认知和学习。而创设直观性情境,就是为满足学生这种需求我们才定制的。实践中,能承担起创设性情境创设载体的东西很多,实物是基本的,其次是与实物相差无几的挂图、简笔画、线段图,当然这些都是单一直观,现在随着科技发展,多介质媒体交互集体的能促进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接受的媒体进入到了我们课堂,即“班班通”的出现更让我们直观性情境创设有了手段和平台支撑,更是提质增效的好助手。例如,在教学《轴对称》这一内容的导入时我们就离不开多媒体来创设直观性情境,利用生活中的具有对称性质的实物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物,找到他们共同的图形特征。这样实施应用,既直观又真实,能让学生主体性瞬时被激发出来的兴趣强烈内驱,从而在兴奋中迅速理解知识,理解什么是轴对称这个难点,起到提效效果。
二、创设操作性情境以实施应用
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皮亚杰这位著名心理学家曾多次发言要让思维得到有效发展就必须加强动作与思维之间的有效联系。创设动作性情境,就是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在自我体验中学到数学知识。数学教学中的动作性情境需要教师深掘教材,确需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才能体验和认知的知识我们才进行创设实施,这样更有意义,也更符合学情需要。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们就可以创设操作性情境,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情境平台中去估一估、量一量、摆一摆、填一填,最后在算一算中得出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观察、归纳、总结,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有什么关,是怎样的关系等。在这样的操作性情境中学生充分经历了动作与思考,有着深刻的认知体验,可以说起到了重要的激趣、促脑思维的作用,对提高学生主体性是很有效果的。
三、创设描述性情境以实施应用
描述性情境,又称语言性情境,是教师用教学语言描述的语言情境,其方法简单便捷,就是用文字描述。这样的情境在新课改践行的今天仍然得到了很多教师青睐,就是通过语言表达就可将一个问题呈现的背景描述出来,让学生结合具体背景进行思考。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问题解决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学校要举行夏运会,给我们分配了红花准备任务,亲爱的同学们你能在短时间内算出我们班同学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可以做多少朵吗?这样的情境就是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其目的是引出生活事例触动学生思维,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去思考,在作用上这样的情境有开放题的性质,能启动学生从不同方面去探究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而且,这类情境用得较多,很经济,但良好效果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语言,特别是应注重煽情性和激趣性语言,更能发挥效果,成就为有价值的教学情境。
四、创设探究性情境以实施应用
探究性情境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良好平台和氛围,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合作意识的提升。在新课改实践中,探究性情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甚至课堂各个环节的教学中,成为我们教师最容易想到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周长”公式得来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实施探究性教学,通过创设探究性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了相应的探究性学习,这样教学就可促使学生或自主或合作的方式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从而得到较深的体验。过程中,我们可借助多媒体呈现一只小虫子沿着数学教材的边沿爬行了一圈的画面,这时我们引导学生思考虫子爬行的长度,这样来点燃学生动手测量数学书长宽的兴趣,让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去计算,在总结中让学生说一说哪种计算更简便,于是得出结论。
当然,情境还有很多种类,不同需要,就应创设不同情境来帮助我们提质增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线教师要经常创设教学情境以实施,尤其要尽量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除了在导入、新授环节创设情境外我们还可以在巩固、提升、促进内化中创设情境进行应用,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主体性和提质增效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董兴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魅力中国,2019年。
[2]孔维罗,创设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策略探究[J].课堂内外,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