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
论高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实施
四川省岳池县顾县中学 邱林
摘要: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织手段和诱思技巧的提问我们必须做到精心设计和科学实施。本文从提问要做到切中要害、抓住矛盾、把握梯度和面向全体四个方面探讨了课堂提问有效实施的实践做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提问 实施 有效
提问,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学习是我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然前提。提问之所以能称之为艺术在于其有较强的诱思性,能让学生思维真正参与到问题思考与解决之中。而我们现行学生,大都没有主动质问问难的习惯,需要我们诱导生疑。南宋朱熹则告诉我们一线教师说道,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故而提问便在语文教学中有了广泛的应用市场。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教学实施时过多地“以问代教”,时时都是把“问”在嘴边,课堂上出现了过多“口头禅问”,诱思价值极低,很多时候连引起学生注意的作用都不能发挥,特别是那些“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类似的正反问,更没有实用性。除了提问外,在提问的其他环节也是如指名回答、引导点拨中也是做得差强人意的。这样类似的提问实施举不胜举,不但耗用时间,有效性不高,还不能起到提问这种组织手段和诱思手段应有作用。因此,在全面倡导新课标、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语文课改实践的今天,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提问内容与形式,创新运用提问艺术,助力语文教学提效提质。
一、提问应切中要害,启迪思维
为什么要提问,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清楚这一手段运用的目的,特别是关键性的提问。如何设计、放在何时提出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在提问设计时我们应深入研究教材,找到能提纲携领的关键性词、句,再将其进行问题化处理,使其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根具有重要作用的“发”。这样的“发”就能起到切中要害的效果,在课堂上以问题的方式提出来就可有效启迪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语文思有方向。例如,在备课设计《项链》时,我们可以在学生能用简洁语言概括小说主要情节基础上设计出“用了十年心血偿还项链的玛蒂尔德在知道其居然是假的后有什么样表现”这样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正是在学生已有文本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提问,就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辩证评价人物形象的实际意义,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寻答案。
二、提问应抓住矛盾,引发思考
高中语文教材,很多课文的内容都相对复杂,都会给学生认知、理解带来困惑。对于善于质疑的学生来说,就容易引起他们的深层思考。而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就需要教师将教材陈述的问题“放大”,最好是变成“矛盾”性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去思考。因此,在教学时,我们将课文本身的矛盾以问题的方式提出来,引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在解开矛盾的过程中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比如,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教学课堂中为了让学生思维动起来我们就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来实施:别里科夫作为沙皇政府一个缩影,象这样的能‘辖制全城’的人为什么又说他是一个怕一切新事物的胆小怕事的可怜虫呢?正是这样很具矛盾的问题促进了学生迅速思考的欲望,点燃了思维运作的火把。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一个问题引领下,学生被卷入,很快投入到思考中,积极寻找原因,起到了很好诱思、催思效果。
三、提问应把握梯度,分层实施
因材施教原则告诉我们,只有加强教学针对性,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让学生获得良好语文教育的理想目标,才能真正意义上的提效提质。而提问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也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而落实这一要求的有效做法就是采取分层教学教学,把握梯度就是遵循这一原则的正确做法。在现行班级授课中,学生语文现实差异不齐,素养差距较大,我们不可能在简单易操作的“一刀切”中把每个学生都顾及到。而分层实施实施提问,就可让不同语文基础的学生都能在问题的诱发下产生思维触动,进而让他们思维主动在力所能及中实现“跳一跳”效果。为了便于实施,班级中常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对应优、中、差。教学时应将提出的问题根据难度大小分别指名回答,作为低难度的问题不能让优秀学生来回答,特别是课起时的提问,更要考虑回答对象学力基础的问题。如果一个难度过大的问题让语文基础差的学生来讲答案其实也是不好的做法,这样容易伤及高中学生自尊和兴趣,太过于简单又达不到提问目的。在分层实施时特别是指名回答时更要注重梯度实施要求。
四、提问应面向全体,营造氛围
教学是师生的多维互动,提问是师生对话的情感交流。提问实施虽然要分层选人,但在问题提出前,我们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民主环境让学生不受到紧张氛围带来的心理不自由的影响,让他们能够自主思考、畅想以及表达自我观点。同时,在引导学生答问过程中教师还以“平等中的首席”的身份去倾听学生回答的观点,认真地对待学生的解答,并对每个问题的解答都给予认真的评价,而不要用已有的所谓“标准答案”来约束他们,限制他们的创新想象。要知道,高中语文学习中的观点很多都有仁者见仁的“看法”,如人物评价、性格特点分析等,在很多时候都会受学生自身阅历影响而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特别是我们开放氛围营造较好时,学生表达自我观点更加有“个性”,答案也就更多样。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重要组织手段的提问我们必须做到精心设计,科学应用。身为一线教师应从新课程改革的实际出发,以一个崭新的视角度创新设计课堂提问,使提问这个系统工程从设计到完成实施都是有效的,能助力我们语文教学提效提质的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高玉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提问艺术[J].科教文汇,2019年。
[2]张春萍,试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课外语文,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