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的提效之匙
论小学数学教学的提效之匙
四川省武胜县烈面小学校 黄从全
摘要:提效之实现需要我们创新策略。“双减”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要达到“双减”政策要求---提效提质就必须做到多措并举并灵活实施。实践中,我们可应用营造氛围、语言引领、更新手段、强化练习设计等策略进行落实。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之匙 提高
提效提质是我们一线教师推进“双减”政策的重要追求,也是新课标实现“人人获得良好数学教育”的强烈呼唤和“五育合一”课改的必然做法。在全面践行“三活课堂增智”促进课堂高质量生成的今天,我们如何提效提质呢?这两年的教学、课改、策略推进等实践告诉我们,如果再沿传统“一言堂”模式是找不到出路的,只有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彰显活力,才能提效提质实现预期。下面,我结合多自身实际聊聊谈谈数学课堂提效之匙。
一、营造愉悦民主的教学氛围
教学要获得高效育人就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愉悦的互动气氛作基础的环境支撑。因为在“以学彰教”的课改中要提效就必须先提高学生参与性,让课堂活力涌现,这是构成双边活动的前提。因此,加强以愉悦民主教学氛围的营造构建环境支撑,就应成为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首要之作。不论是新授课还是整理复习课、讲评课我们都不能为了进度而忽视这一做法,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全面爆发所提供的主体作用就不能让他们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变得十分活跃,我们提效的预期就不能达到。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重视营造愉悦民主氛围这“匙”的重要性。为了实现这一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通过这样几条途径去实现,一是强化兴趣培养,利用数学的实用性彰显其在生活中的真正价值,让学生感受到趣味性;二是多鼓励,允许学生尝试,多宽容包容,培养数学情感;三是利用成功体验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催发“我要学”动力,使数学学习成为学习爱好;四是把学习方式选择的主动权让位给学生作主,允许学生组队学习或合作探究。
二、教学语言要准确生动
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在教学中是实现师生互动对话的有效载体,更是情感沟通的桥梁和实现提效的必不可少之匙。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一个显著不同,就是在教数学语言。因为数学语言讲究准确、追求简洁、重逻辑。面对这样的学科教学我们要实现提效就不能直接这样去实施,需要使呈现知识的教学语言达到生动、形象要求,才能满足学生直觉思维进行知识理解的学习需要,才能把课本中经常出现的文字、符号、图形等数学语言变成具体可感可理解的“声音输出”,实现书本知识语言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快速感知进而理解、掌握,实现提效效果。例如,在教学《钟表认识》的“分的认识”时为了提效的实现,我们就可在提问语言上下功夫,导引学生积极学习思考,进而在层层深入中实现思维进阶,直至建构。过程中如果我们这样提问:“同学们,一分钟有多长呢?”这样的问题对于二年级学生如何能答,一分的时间概念怎么能感知,既不形象也没有经历,学生能说得出吗?能用什么比划出来结果吗?我认为这样的提问就是无效的。从实际结果学生的反应来看,的确是一脸盲然。相反,我们如果把提问改为“一分钟,我们能做多少事呢?”再引导学生在一分钟里拍手、数脉搏等活动,就能让学生感受的一分的长短,建立“分”的概念。这就是数学课堂中提问语言的讲究,作为一种常用的事关提效的重要之匙,我们一定要细心研究,不要轻视其教学意义,往往比一般方法更重要。
三、运用多媒体注重层次教学
多媒体是经实践反复证明的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只要运用合理科学,提效提质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新授课中运用多媒体大都是为了化解教学重难点内容的,这个阶段的运用,我们应通过知识难度的层次性设计,让学生由浅入深的学数学。我们知道,数学范例是促进学生全面、系统了解数学基本知识和逻辑建构的有效载体。用好范例进行多媒体教学实施是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三活课堂”理念中要求一线教师要“活化资源”实现“教法活用”,我们就可将提效的多媒体运用到范例教学中来,增强直观性,让学生不再有抽象感,从而助力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能充分地感知和有效的理解,实现提效效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认识》时为了破解其知识抽象性难题,我们就可以利用形象化的多媒体将“单位1”“整体”“平均分”和“几分之一”的概念直观性地呈现在学生视野中,这样就可有效地化解难度实现提效之追求。层次教学讲究针对性,而梯度效果实现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利用多媒体实现“分人推送”相应难度的题目进行数学实践。这一点,现代手段很好地为我们解决了这样的难题。
四、加强练习的开放性设计
“双减”推进中的课堂练习更需要我们提效和提质。因为这是转能的关键环节,加强练习设计和组织实施不仅能使这一环节的作用更加明显,而且更助于培养学生思维增强他们数学学习反哺生活的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用心,从由浅入深中增加题型类别,最好将开放性设计其中,做到难易适当、精准让学生练习。这样就可将题目的开放性变成训练思维促发展的有效性,提升学生反哺能力。这样实施既提效又提质,获得的不止是基本知识,还有实践能力和数学思考。
当然,提效之匙还要很多,我们不可能一一讲述。但在众多方法中,我认为方法可以不同,但必须同工,即调动学生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来参与学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对话。这才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追求,唯有此,提效提质才能成为现实,才能更好地推进“双减”实现高效育人。
参考文献:
[1]陈小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0年。
[2]解利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J].文理导航,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