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培养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实践策略

培养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实践策略

 

  四川省武胜县民族小学校  贺素辉

摘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作用,以课堂代课外,激发兴趣,授予方法,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发展阅读能力,提升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习惯  培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曾说到:“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诚然,阅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的有效平台,也是学生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作为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基的小学语文教学,必然要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发展学生阅读能力。而我们知道,课堂时间有限的,不可能全部用于课堂阅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在课外大量时间中自由呼吸阅读气息。但是,只提供平台和时间也是不行的,还需要想方设法激发兴趣,授予方法,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实践中有的放矢。

  一、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如果学生没有兴趣作阅读动力支撑,学生很难从“爱玩好耍”的个性中走出来,即使外力强迫,其效果也不理想的。所以,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是让学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和教学首始。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而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因此,我们要充分借助语文平台,多注重兴趣激发,以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当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直观教学、营造阅读氛围、开展多种形式或主题读书活动都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都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和积极性,从而使之乐于阅读,喜爱阅读。

  二、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学生成功开展课外阅读的前提和关键。很多学生不是不爱阅读,而是他们没有良好阅读方法,不知道如何开展阅读,既不会选择阅读材料,也不会借助学习工具,更不知道如何抓住重点,破解难点。所以,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我们就应加强阅读方法授予,让学生有法可依,自然就不会在课外却步,正所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就是这个道理。

  (一)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方法。以课内带课外,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于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方法主要步骤:一是初读感知,知其概要;二是借助工具认识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意;三是划出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理解;四是积累好词佳句;五是读后思考所得所感;六是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这些步骤不是说传授给学生,学生就掌握了,需要教师反复训练,特别是要组织学生在自学基础上,让学生在实践中揣摩运用,才能形成方法、化为能力。

  (二)教会学生选择阅读材料。虽然提倡个性化阅读,但对于小学生,他们识别判断能力还很低,不会选择阅读材料。虽然新课标指定了一些,但在农村学校学生有时又难以找到相关篇目。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根据需要选择阅读材料。特别是现在阅读材料很多,学校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无处不在的互联网、随手可捡的宣传资料,都可以成为学生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我们不可都读,只有学会筛选,才能择到我们需要的材料。学生的需要,一是来自教师课外阅读长期计划,二是根据教学所需和学生自身喜爱情况,让学生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不能漫无目的地读和随意地读,以便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的实用性。

  (三)教会学生多种读书方式。读书方式有多种,从是否发声来看,可分为朗读和默读。朗读是课堂常用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但速度慢,不适合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让学生掌握默读的方法。这儿又细分为多种,如精读、略读、速读、跳读等,对于某些重点文章或重点段落,我们就可采用“精读法”,这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实践中,要求学生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特别是利用那些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的文章,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而对有些书我们不需要读的有多么细,只知其大概,了解其主要内容即可,就可采用“浏览法”、“略读法”、“跳读法”等。这些阅读方式的掌握和能力形成,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自身情况加以培养,不能急于求成,一朝一夕是不能提升语文素养的,习惯形成更需要时间。

  三、开展多种形式阅读活动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需要教师课堂引导、授法,更主要的要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拓展知识面,见多识广的快乐。只有当学生把阅读习得的知识成功地解决了其他问题时,他才会体验到课外阅读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因而更加有课外阅读动力。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我们要搭建平台,让学生把课外所获发挥同来。教学中,我们就可开展多种形式阅读活动,如“古诗文诵读会”“人物评论会”“课外知识竞赛”“课本剧表演”“书签制作比赛”“读书小报评比”、“优秀读书笔记比赛”等阅读竞争,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趣味了,学生才会提高课外阅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形成习惯,成为一种能力。对于小学生,要形成习惯,还离不开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督导,组织学生进行自查与互查,都是督促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有效措施。

  总之,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作用,以课堂代课外,让课外成为课堂有效拓展与延伸,并想方设法,采取多种措施,让学生“想读”、“愿读”、“会读”,具有“恒读”的决心和毅力,在循环训练与反复刺激下因“习”而“惯”,成为能自学、会自学的竞争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洪于转,浅谈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高[J].黑河教育,2011.4

 [2]陈彦,让孩子踏着成功的基石成长——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小学时代(教师),2010.7

 


点击次数:18  发布日期:2022/10/11 10:34:1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