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趣策略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刘 亮
激趣策略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四川省武胜县猛山学校 刘亮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重要途径的音乐学科要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就必须加强激趣策略的实施应用,使其有效助力学生“我要学”欲望的实现。本文探讨了激励评价、师生关系、直观媒体、乐器演奏等四种激趣方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初中音乐 激趣策略 应用 有效
学生对音乐是有兴趣爱好的,但他们仅仅停留在张口就来的流行歌曲。这几年教学实践告诉我,大凡要学生深入学习并掌握的东西,学生大多会随着课程难度的增大和知识抽象程度的加深就会渐失兴趣,爱好变淡,哪怕是作为素质教育的音乐学科同样会因为难理解的乐理而学习兴趣与日下降。因此,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就不可忽视激趣策略的应用而只顾教学任务的完成,要知道,成功的教学特别是奠基阶段的教学在于引起学生兴趣,让他们用全部力气去探索新知,特别是在“三活课堂增智”课改践行背景下更需要教师加大兴趣激发力度而使课堂“活力再现”。下面,我结合多年教学与课改实践谈谈激趣策略在音乐课堂中的实施应用。
一、利用激励评价以激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内心都有一种强烈的被肯定需要。抓住这个特征进行教学应用,是很容易让学生“被动卷入”的。即使对音乐学科兴趣不浓的学生他们也想得到教师肯定话语给予的激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及时有效应用激励评价策略让学生在达成音乐学习要求后迅速得到肯定和鼓励的评价。当然,我们教师也要有善于观察发现学生闪光点、进步表现的慧眼,发现一起要及时加以肯定和赏识,让他们自信心在心里如同水中落石荡起层层涟漪,产生张扬情绪,从而更加有动力学音乐。例如,在教学《当兵的人》这一课在引导学生认知“>”符号时就有学生直接说出了名称和唱歌遇到后的处理方法。当我们遇到这种还要主动预习学习音乐的学生我们就不能吝惜表扬之词而要大加肯定,使他从中受到激励而产生继续学的积极心理。这不仅对他本人也对其他人来说,同样也是一种激励。
二、利用师生关系以激趣
要使学生“乐其学”必先达到“亲其师”。初中学生大多还是具有向师性的,他们都乐于与师交往,有良好师生关系的。从实践中我们也可看到,学生对学科的喜爱往往是因为爱屋及乌的缘故,也就是先“亲师”才喜爱执教的科目。而且对于学习那一学科的时候,他会感到幸福和快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师生之间这种特殊的关系即师对生的爱来激发学生兴趣。为此,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同学,关注每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要用友善的目光和友善的动作,亲切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用热烈的赞美之词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他们的音乐学习自信,让他们时时感受师爱的真诚和关注。然后,他们就会喜欢老师,尊敬老师,乐于老师所教的学科。
三、利用直观媒体以激趣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学校“班班通”工程的全面实现,以多媒体为核心的智能教学一体机成功入驻课堂,与音乐教学进行了结合。我们知道,这种手段具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重要功能,因为其具有强大的集成和交互功能,能把抽象的、静态的音乐知识通过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富有冲击性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给学生带来视听盛宴,故而能有效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音乐学习爱好。例如,在教学《我们的田野》一课时我们就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望无际的田野,把歌谱和歌词呈现在绿油油的稻田上,这样就能有效激趣让学生乐中学。电教手段不仅如此,又特别是在音乐欣赏课中有效应用智能教学一体机这样的科技助教手段,功能更为强大,在化解教学抽象性方面比情境创设功能效果更为显著,更能帮助学生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快速欣赏并感知。我们知道,欣赏课在音乐所有课型中都是极为抽象和理解的,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欣赏音乐的感知基础更弱,对于流动的音乐更能把握到内涵,大多只能通过节奏旋律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对于其内涵---不确定的表达意义的理解更难。而如果利用多媒体来将这种“声音”物化成形,就显得直观可解了。而且图像图形之美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美,获得欣赏审美培养,这样就可从情感上实现激趣目的。
四、利用乐器演奏以激趣
随着学校教育装备的落实,学校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就仅是音乐学科方面,就增添了大量的音乐器材。教学中,我们就可将这些器材搬到教室里面,通过直观实物的乐器刺激就可让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变成学习欲,产生“试一试”的学习需要。如手鼓、笛子、三角铁、响板、木鱼等小型的教学器材或者是古筝、扬琴、钢琴等大的教学器材都可以进课堂让学生看一看,学生看到这些新奇的教学器材,心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兴趣大增。当然,这些器材进课堂不是我们想搬就搬的,想给看就给看的,只有需要运用时我们才根据教学实际确定其进课堂的时间和方式,不能一起搬进课堂。例如,在教学《十送红军》的课堂上就可以将电子琴、三角铁等教学器材搬进课堂再配合多媒体课件和歌曲表现图来进行教学实施。这样的方法很快就能将民歌的音乐特点和江南文化的特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视听中,让他们感受到旋律中连音与顿音的处理技巧。
总之,教学成功的得来不是靠强制管压方式来进行的,而是以激趣为径的主体互动。“三活课堂”的实现要“活力不断”就必须做到“教法活用”,而激趣策略作为其中一种更是不可或缺,因为其是课堂基础---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动力源泉。因此,作为一线音乐教师要把这种激趣策略作为教学首始,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中去,让学生对此产生强烈兴趣并积极投入到音乐课堂增智行列中。
参考文献:
[1]张奉勤,浅析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教育研究,2019年。
[2]刘贵森,激趣策略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作用[J].中外交流,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