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策略在体育课堂实施中的应用李娟娟
激励教育策略在体育课堂实施中的应用
四川省武胜县飞龙小学校 李娟娟
摘要:激励教育策略是指以激励、鼓舞和表扬等路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使之增强“我要学”的内在学习动力。本文探讨了言语激励、竞赛激励、榜样激励以及物质激励等激励教育策略在体育课堂中的实施应用。
关键词:小学体育 激励教育策略 实施 应用
学生是体育学习的主体。虽然说学生在课堂上是以主体身份出现的,但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因为习惯了被动学习的他们的主体性还需要他们在强烈的“我要学”求知欲和好奇心驱使下才能唤发活力。而我们知道,要调动小学生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艺术性---激励、唤醒和鼓舞才能将预期实现。这种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激励教育策略,它的应用就是针对学生主体性不足而出现在课堂上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热情、爱好、愿望以及满足他们年龄特征所需等一系列能促使他们产生学习内在动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之中以实现“心求通”,并快速地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方法和运动技能,提高体育素养,养成终身运动的体育兴趣和习惯。下面,我结合具体情况谈谈激励教育策略在体育课堂实施中的应用。
一、利用言语激励满足学生好表扬需求
每个人都好表扬,小学生更是如此。针对这种特性,我们应用言语激励策略为径就可收到既经济又快速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简单易懂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即动作,只要做到语言表达准确、动作示范优美,就能给学生是一种美的享受,更能促进学生更快地接受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而老师真诚的激励话语和发自内心的激励行为,更能活化课堂,促进情感沟通,消除运动疲劳和学习枯燥感,激发学生兴趣和增强竞争心。特别是在一些耐力体能训练中,更需要老师言语激励,让他们在老师“继续坚持”“加油”的助力声中或者教师翘起大拇指或热情鼓掌等激励中产生更强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当学生练习信心不足时,作为教师就可以利用鼓励的语言“你一定可以”来促进学生自信心和毅力再次发挥作用,从而使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大增,更加努力地去参加体育实践。
二、利用竞赛激励满足学生好运动需求
体育课堂,最不缺的资源就是竞争,任何一项都可以挖掘出竞争资源出来以优教优学,特别是竞技运动,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更是我们应用其满足学生好动需求的有效抓手。对于注重对抗的项目,如跑、跳、投等田径项目以及集体运动项目都具有丰厚的竞技资源,体育老师的我们要增强主体作用就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能满足好动需求的竞争资源,追求快速、高、强的目的。在体育教育中,教师通过有计划地创造出有节律的紧张情境实施,不仅能使他们的思维活动和反应速度大大加快,同时也能大大地改善他们的学习效果。体育活动的特点使学生的竞赛、效能感得到强化,使其具有决断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素质得到提高。竞技体育的竞争性和多样性为小学生们创造了体育与技能比拼的舞台,培养和提升了他们的辨别、思考、竞争的能力,从而激发了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展现自己的天赋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比如让学生跑4个100M,这样的训练无疑是枯燥至极,相反,如果将其改成接力赛---4x100米,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反而会很乐意参与,而且他们都很有动力,在游戏里也会使出浑身解数,爆发浑身的竞争力。
三、利用榜样激励满足学生爱追星需求
小学生好追星,特别是他们喜欢的运动,更乐意看到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展示风采。教学实施中我们要充分利用他们这种心理来促进他们学习动力的生成。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用在教育中对于激发小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在乒乓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乒乓球世界冠军来激励他们上进,这样的激励也让他们对乒乓球的技法有更多的了解。在实践中,特别是小学生校园“三大球”的培养兴趣上我都采用榜样激励的方法来促进学生“我要学”需求的。这样的实施既能让他们看到自己喜爱的冠军明星,也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主体性,实现方法模仿。
四、利用物质激励满足学生好奖品需求
人的需要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大方面。物质激励是指通过对人的物质需要的满足而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激励是通过对人精神需要的满足以引导、升华、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实施方法。我们知道,小学生也非常乐意得到教师的奖励,我们现行“10后”学生很现实,如果一味的精神激励,没有物质激励就势必会影响激励的效果。虽然物质激励作用是短期的,但在实际中也是很效果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以精神激励为主、同时也偶尔采取物质激励为补充这样的激励方式来进行。当然,这种激励手段所用到的物质不能过于昂贵,常见的学习用品即可,室内理论学习中的物质激励可采取小红花、红五角星等之类的即可,在室外的激励可采取记次法,当次数达到一定要求时可换取本子等学用品。
总之,激励教育策略种类繁多,我们在应用时要因人而异,既要注重物质激励,也要加以精神奖励;既不能一味表扬,也要适当辅以批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从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入手而注重主体性增强,促进他们终身体育意识尽早形成。在“五育合一”新课程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当前我们要把激励教育的路径方法做到灵活应用并逐日完善丰富,真正把我们的课堂激活,让学生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自身需求和体育实践平台。
参考文献:
[1]陈利梅,体育教学应满足学生需求而实施[J].体育教学,2021年。
[2]赖斌,浅议体育教学中激励教育策略应用[J].广西教育,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