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新课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王世敏
论历史新课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
四川省武胜县城南初级中学校 王世敏
摘要:传统历史教学的开课导入往往千篇一律,在本该注意激趣催思的环节却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大力提倡提效提质和主体理念的今天,我们要丰富举措探寻新课教学导入的有效方法以践之。本文探讨了温故引新、直观媒体、悬念设置和情境创设四种方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新课导入 有效方法
作为新课教学的导入虽然只有仅仅两三分钟,但作用巨大,良好的导入不仅能先声夺人,聚焦学生视野,还具有顺风拉帆、敲山震虎之功效。大凡优秀课堂,无不是导入成功的课堂。我们可从中感受到教师的精心设计。但在我们实践中,我们很多教师导入直奔主题,学生还没缓过神来,新课内容已授了许多,这样的教学教师的任务虽然是完成了,但学生学习任务是否完成我们还有待考究,学习效果好不好更值得去核实。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要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多措并举,创新选择应用有效方法以导入,才能为历史教学实现“学为主”的提效提质的课堂育人效果奠定良好基础。
一、利用温故引新法导入
这是导入方法较常见,实施也较简单,就是在引导学生回顾旧知基础上导入新课。运用这种方法,常常是“一问一答”式,教师作引导,通过问题唤醒知识记忆,引发学生回忆,激活他们背景知识,引领知识延伸,顺势过渡到新授知识。这种方法的利用有利于新旧知识过渡与衔接,能起到学新知的铺垫作用。而且,这种铺垫既可是知识上的也可是情感上的。作为实施者我们在设计时要自觉地选取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已经学习到的内容,通过“反复发问”、“突然发问”等方法,以使他们能够温旧知新。例如在教学“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我们就可在美国独立战争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设计导入语,抓住与今天所要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引导如《独立宣言》、美国独立等引导学生思考。这样就“渐逼”主题开启新课---美国南北战争的学习之旅。运用旧知识引发新授学习虽然很受教师乐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还有助于学生对历史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其原因的进一步认知。但是,这种实施往往由于缺乏趣味而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其不足之处。所以,这种方式的选择实施我们应加以创新,让“温故”也新颖。
二、利用直观媒体法导入
直观媒体引入历史教学在倡导导入方法多样化的今天越来越常见,实物、简笔画等作为导入媒介应用也越来越多,但随着5G推进,在数字化资源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其渐渐被多媒体所替代,原因在于其免费资源较多,而且只要我们网络入课堂,就可以适时再现引进导入之中。教学时,我们就可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视频为课堂服务。这样不仅能激发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对新课内容的理解,能很好地起到开课激趣、聚焦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比如在《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内容教学时我们就可在课前三分钟通过智能一体机大屏呈现让学生观看“黄海战役”这一《甲午风云》中的关键片段。由于这场战争以中国惨败结束,学生看完后心情自然沉重。借此,我们再“借问引思”,诱发学生思考,通过“为什么会爆发这场战争”“又是怎么样爆发的”“中国为什么会失败”“其带来哪些影响呢”等一连串的问题的设置,自然能诱发学生深入思考并发挥主体作用,他们急切想得到“中国当时如何惨败真正原因是什么”的答案,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了,就会主动跟随教师去探究。
三、利用悬念设置法导入
学起于思贵有疑。但我们现行学生很少有主动思考者。这需要我们通过“教有疑”的方式来触发,引发他们思考。而悬念设置教学就是很好一种策略。就是通过设疑置悬的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参与。例如在讲授《辛亥革命》一课时我们就可这样设疑:关于辛亥革命,一种是失败观,应给予否定;另一种是胜利观,辛亥革命后就建起立了中华民国。面对这些看法,您认为原因是什么?此问题一抛出就得到了众多学生捧场,他们积极性高:部分同学对目标效应的看法是积极的;一些人从其动机和目标上,对此持有消极的看法;而有的同学则更为客观,“一分为二”,以辨证的眼光来看问题。这样将表面上无趣的话题放在一个新的环境里,让同学们去探索,让原本单调乏味的一问一答就有了生动感,同时还打破了以往的“求同化”思维模式,促进了“异”思考。悬念导入由于诱思性强,也是很多教师乐意运用的。运用这种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密,浑然一体。
四、利用情境创设法导入
情境是新课改推进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策略,由于其集情境性、趣味性、诱思性和煽情性于一体能很好吸引学生学习,故而被教师广泛运用。现在,教学的各个流程都是情境生成的平台,可见教师对其的热衷。在开课导入阶段创设情境,不仅能激兴趣扬主体性还能激发学生“我要学”动力,使之产生不学不快学习欲望。比如《新航路的开辟》,其教学实施时我们就可以把海洋地图放到电子白板上,创设情境让他们体验一下: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人,要去远洋航行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达到目的?在这种情景和引导下,同学们发言非常积极,有人说要用罗盘,需要上知天文下懂地理;有人说要有航海经验,有造船技术等等。我适时地表扬并概括了同学们的思想。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那我们为什么要在海上航行呢?”海上航行的要求是什么?海上的航途是否会顺利?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本节我们将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如此一来,学生们的兴趣就会被激发从而积极地投入到师生互动中去。
综上,历史教学需要良好开端,精心设计开课导入语就是这种开端的实现之策。这不仅可有效激趣诱思,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还能使提效提质的实现得到更多人脉支持,促使课堂更高效育人。
参考文献:
[1]崔文刚,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新课程,2017年。
[2]王志伟,初中历史新课导入教学初探[J].成功(教育),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