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谈小学生厌学情绪应对策略赵明玲

浅谈小学生厌学情绪应对策略

赵明玲     贵州省义龙新区木陇街道铁路小学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 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 ,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 甚至感到痛苦, 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
   一、厌学的原因
   厌学现象的形成错综复杂,影响学生产生厌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尽管不同阶段的学生以及不同个体产生厌学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是多数学者都认为原因主要由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个人因素构成。
  (一)社会因素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抗诱惑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受到网络游戏等的影响,慢慢放松对学习的追求。如有研究表明经常上网聊天或者玩游戏会影响学生的厌学。小学生的认知分析能力尚在发展,多通过榜样学习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影响学习。有研究表明,学生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不良的社会风气,就很可能导致发生厌学。
  (二)学校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的环境、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的评价方式、师生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研究者发现,学校对学生没有吸引力,考试过于频繁,任课教师对学生存在偏见都会影响学生的产生厌学心理。考试过于频繁容易给学生造成较大压力,而任课教师的偏见也同样会影响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师生关系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在师生关系中体验到的安全感、信任感和获得支持的程度都可以通过增强学生学习动机进而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也有研究发现学校的校风、学风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会影响学生的求学态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较丰富,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呆板单一,则可能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不仅如此,学校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也会有影响: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同样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学内容陈旧,课堂活动没有新鲜感也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亲密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学习环境,适应学生年龄与时代要求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对学生积极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学生的状况。研究发现,父母拒绝、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与厌学程度显著正相关。拒绝上学的学生得到更少来自双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遭受更多的拒绝否认,受到更多来自父亲的严厉惩罚和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多遭受父母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会使得孩子情感受挫,影响孩子的自信、自尊发展,从而影响其学习生活。一旦孩子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容易退缩、回避。而如果孩子在挫折中得不到有效的社会支持,则不利于对拒绝上学行为的预防与干预。反之,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也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过分溺爱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学业成绩。父母在学习上给孩子施加很大压力,也是影响孩厌学的重要因素。学生可能会由于长期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使得其经常体验到焦虑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所以,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保证。
   (四)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是青少年是否产生厌学的重要因素。在一项调查研究中发现,学习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占厌学总数的908%,有122%的学生选择逃避,对学习缺乏兴趣占厌学总数的945%。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足够的学习动机,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厌学的个人因素。学生的学习态度、成就目标、成败归因中的某些因素也可以预测学生的厌学。在成就目标中,持有成绩-回避目标的学生更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或者避免得到太差的成绩;而在成败归因中,持有运气归因的学生更容易导致消极的学习动机,不利于学习。然而,另有研究表明,学生对自己的考试成绩过于忽视,也会影响厌学。
   此外,还有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与厌学存在一定的关系。厌学儿童在自我意识中的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躯体外貌与属性、焦虑、合群及幸福与满足的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表明厌学儿童对自身采取更为消极的自我评价。可能消极自我评价使得学生在群体中较为自卑,自我效能感较低,从而对学习过程产生了负面影响。学生厌学与个体的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和相互依赖性。换句话说,厌学会导致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各种问题,同时不良的心理状态与人格特征也是厌学的重要影响因素。人际敏感、焦虑、精神病性上有明显症状的学生极易导致厌学情绪与行为。而内向、情绪不稳定、强精神质型个性的学生也比较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与行为。因此,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是矫治学生厌学的重要保证。
   二、厌学的辅导方法
   学校是学生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学习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举措对学生的厌学进行干预。申自力等将厌学的辅导模式划分为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以及医学模式,而心理学模式已经成为厌学干预的主流。
   学生厌学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性问题,因而有些学者从教育的角度对厌学的辅导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学校与教师应该针对学生成长阶段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帮助学生远离厌学情绪。从学校的角度来讲,学校应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比较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意义。而教师则应该更加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内容、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父母应当转变教养方式,在民主的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其人格与心理发展更为健康。同时,父母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尽量避免或减少伤害孩子心理的行为。
    
   综上所述,学生厌学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因而每个人的辅导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厌学学生的转变需要学校、社区、家庭多方面的配合,更需要学生自身作出积极改变,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点击次数:27  发布日期:2022/8/1 15:41:2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