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力的策略研究李劲松
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力的策略研究
李劲松 四川省平昌县信义小学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在新课改中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崭新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它更加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让儿童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不断尝试新的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12课《我们小点儿声》为例,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准备和教学方法三个层面思考,探寻如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力。
关键词:儿童理念;教学准备;教学方法;课堂活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聚焦儿童生活与成长的课程;是一门集知识性、实践性和思想教育为一体的综合学科。道德与法治课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融合,“德润心灵,法护成长”,在学生的人生道路上具有指路明灯般的重要作用,对塑造学生的完整人格有着积极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不受教学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的制约,它不是简单的说教课,更不是有形式没内涵的花架子。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只有具备正确的理念、明确的思路、多样的方法才能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才能真正将道德与法治教育进行到底。因此我们应从多角度思考,百花齐放地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力。
一、秉承儿童理念,增强课堂凝聚力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正确的理念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前提。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学生开展的,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或教会一种生活技能,所以要站在儿童视角,发现、提出、思考并最终解决问题让学生感觉到道德与法治课是老师与大家共同探索的过程,从而增强课堂凝聚力。
二、精心准备教学,激发课堂创造力
(一)材料新,注重教学问题生活化
众所周知,儿童道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生活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只有源于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所以,教师要将目光转向学生的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环境,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发现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二)内容新,注重教学过程真实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是针对儿童道德成长的需要,引导学生认识规则,明辨是非,落到实处,最终内化为自身的良好行为。所以我们的教学过程要真实,选取学生真正面临的困难,提出真实的困惑,表达真实的想法,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堂中创设的情境,应当是真实的生活场景,是真情境;课堂中出现的思辨性问题,也应当是真问题、真思辨,不是作秀,更不是形式主义。
(三)手段新,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
低年级学生自控力、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比较弱,教师可穿插使用故事、儿歌、动手游戏等多种方式,达到教学目的;不断深入探究,力求课堂活而不乱,在提前预设的同时,做好随时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准备,不拘一格灵活教学。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生命力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除了课堂上集中学习,教师课前课后的渗透影响也不容忽视。
(一)情景创设,润物无声的滋养
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受到环境的影响。在校园里,学生生活在同一集体中,由于自控能力较差,往往会出现一个孩子大声说话,其他学生也跟着吵闹起来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教育学生在公共场所不要大声说话时,可以营造环境,与学生共同商量,选出学校范围内可以大声说话的区域,在商议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明白有些地方不适合大声说话。教师也可以在平时的游戏过程中进行渗透,比如玩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学生扮演图书管理员,扮演站岗放哨的战士等,学生接触到《我们小点儿声》一课时自然能回忆自己的游戏经验,不大声喧哗。
(二)评价导引,春风化雨的进步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支持者,也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支持者。所有人都渴望表扬,小孩子更是如此。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要扮演好支持者的角色,敏锐发现并真诚肯定学生行为习惯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一句肯定,一句表扬,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点头甚至一个摸头的动作,都会使学生心花怒放,信心百倍。
班级里会有急于表现自己的学生,他们喜欢大声回答问题引起老师注意,但有时并没有准备好答案,回答磕磕巴巴。对于这类学生,在提问时我会悄悄做个举手的动作,提醒他回答问题要先举手,然后再请他回答。
(三)身体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他们喜欢观察老师的一举一动并进行模仿,所以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做好榜样,扮演好示范者的角色。我们想让学生不大声喧哗,自己要先做到。带领学生去食堂吃饭,自己要安静排队;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与人交流要小声;带领学生去图书馆借书,轻拿轻放不说话……这些细小的举动,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教师把自己的行为做到规范,学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好习惯。
总之,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精心准备教学,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实践引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形式,真正使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真实起来、鲜活起来,与学生亲近起来,与生活接起轨来。另外教师还要扮演好指导者、支持者和示范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做到“课内能掌握,课外自觉做”,扩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阵地,切实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