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王淩蓉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王淩蓉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实验小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柳斌同志曾指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依靠教师对词法、语法、章法的讲解讲出来,也不能依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在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语文课。”语文教学应该摒弃繁琐分析,注重感悟。让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和鼓励下,自己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

培养语感

所谓培养语感,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活动中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而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正是创新能力的内在源泉,是创新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根据学生已有的语感的培养,采取了自悟语感——导悟语感——迁移表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在反复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螺旋式上升。它的主要特征是直觉性和自动化。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呢?心理学研究靠诉我们,最基本的言语能力表现为语感,语感就是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我们平时教学强调的仅仅是语文分析能力、语法逻辑能力、综合判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往往忽视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在读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感悟。表现在语文教学中即是重理解轻积累,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忽视自悟自得——语感的培养。因此,语文教学改革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语感放在重要地位。

二、自悟语感

教师凭借学生已有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语自得。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与联想,将课文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地把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

三、导俗语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述,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例如: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由于小兴安岭在祖国的东北方,我们几乎无一人到过那里,因此,学生对于小兴安岭的美丽难于理解。我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小兴安岭如诗如画的风景,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映象。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在教学“春天”一段时,先让学生通过看画面读课文,知道这段描写了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等景物。在熟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抓住描写景物特点的语句进行精读感悟。例如:树木长出新枝绿叶,写出小鹿可爱资态的拟人句,原木像舰队在前进的比喻句……学生在感悟出小兴安岭春天生机勃勃的自然美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后,再用自豪的语气去诵读。夏、秋、冬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感悟。

四、活动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中明确提出: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语文课堂应该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拼拼摆摆中感悟汉字的间架结构很多时候,学生知道字应该怎样写才好看,但用语言就很难表述。特别是每一笔所占的位置,心理明白,但嘴上说不清。在观察的基础上,利用拼拼摆摆的方法,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掌握汉字间架结构,在生生相互的评价中感悟汉字中蕴涵的和谐与美。再加上教师指导,课件演示,学生练习等一系列的过程,相信学生对汉字结构的感悟会越来越深。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悟和运用语言表演应该是学生表达自己对文章理解的一种方式。很多情况下,学生要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理解。设计表演的目的是发展学生思维,训练学生语言。但我们要明确,表演只是一种手段,是学生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它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表演应该是水到渠成的效果。《老山羊当医生》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思维一步步深入,最后自然达到表演的程度。课文教学中,看似前面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最后的表演,实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这个过程中,对语言的积累,对语感的培养都有所涉及。当然,表演并不是把文章的内容再重复一遍,而是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的一个升华,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我们力求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打电话》作为口语交际内容,目的是初步培养学生一种社会交往能力。如果只是教师讲解如何打电话,课堂肯定很枯燥,学生没有兴趣,能力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口语交际,必须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交际起来。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和老师的交流,都是一种实践。学生敢说才能会说,语言能力必须在运用的过程中才能逐步提高。

 


点击次数:21  发布日期:2022/8/1 15:21:3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