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减负不减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出路甘健琴

减负不减质——“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出路

四川省邻水县城北镇延胜中心学校 甘健琴

每年很多人最关心的话题莫过于高考,今年也不例外,特别是今年的数学高考题目,考哭了不少学生,也让不少家长迷茫。就以今年的重庆为例,二十几万人参考,数学满分才三十几人,平均分仅53.8分。重庆今年的数学为什么这么难?据相关媒体报道,数学变难将成为“常态化”。这不得不让我们去深思:数学真的将成为国家选拔高科技人才的重要科目吗?话说回来,现在数学题也是在贯彻教育部思想,考基本功、考应变能力,加上现在的题目有创新,知识应用灵活。

与此同时,国家又提倡减轻义教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还出台了“双减”政策。把两者放在一起就不难发现:现在的数学就是要一改以往繁重的课业负担的同时“减负不减质”。那么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呢?其实学生过重的负担,主要来源于过多重复的作业,为强化记忆,搞题海战术,还占用了学生大量的休息、运动等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原本靠思维去学习的科目,却变成大量的刷题、从而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这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会学生灵活应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方向背道而驰。

综上而论,初中数学教学提效提质的出路就在于沿着“双减”政策减负不减质的要求强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创新,丰富培养内容,具体包括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及联想能力、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操作如下。

一、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动手、操作与实践等内容,比如测量、生活中的各种统计、生活中的几何等,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演变成“实践教学”,让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动手,在“做”中发现问题。比如在教学“测量”这一内容时可以搭建平台让学生亲自动手测一下,感知什么是“误差”,并引导他们如何减少误差。又比如,“解直角三角形”:求教学楼的高度、小山的高度等,可以带领学生现场去勘测,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取到多种培能激趣的效果。在教学锐角三角函数值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推导。总之数学实践无处不在,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去设计、布置与反馈。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我们的学生已经爱上了数学学习,而且收效很好。无形中学生在认真地观察并洞察,同时能把发现的问题用数学语言或符号表达出来,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在提升。

二、教会学生去分析问题

“问题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模式,但要运用得当,不能硬灌。学生能自主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本身就是很大的进步了。那么分析问题又将如何展开呢?其实分析数学中的问题是没有固定的套路,我们要训练学生养成一种好动脑筋的习惯以促进他们随时随地都去思考。数学逻辑性很强,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它的“来路”,所以要带着“为什么”去学习。硬灌也许节约了时间,但真的没有训练到学生的思维及推理能力,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每一个知识点的推理过程都完成。比如从条件出发找结论叫“顺推法”,例如:因式分解,就可以以直观的条件采取合适的形式进行。倒推法,由结论去寻找条件,比如证明三角形的全等,往往就要用到倒推法。

三、注重“开放式”思维的培养

此类题型是近几年出现最多的,其优点就是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升自己思维的活跃度及创新能力,而且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可以充分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力,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何为“开放”?顾名思义,就是条件或结论不出现,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补充并解答,没有唯一的定论,完全凭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宽度和深度去补充条件和结论。具体形式如下。

1、缺条件的开放性。此类题需要学生反向思维,根据结论去寻找可能出现的条件。比如,在一个缺少条件的开放性题目“顺次连接一个四边形的各边中点构成一个新的四边形”的问题解决中要求学生添加一个条件,使其构成的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正方形三者中的一种。欲使此结论成立的条件依次为:任意四边形、矩形或等腰梯形、正方形。此类题目可以让学生分组完成并交流。

2、有条件缺少结论的开放性。这样的题目其特点是结论具有多样性,但相对于前者略为简单。佼佼者可以得出很有水平的结论,而较弱的学生也能得出简单的结论,当然这也能让老师看出学生的水平及能力,以便分层教学。

3、条件和结论都开放。这样的问题给人思维挑战性强,由于其条件和结论都不确定,需要学生自己确定条件和结论,然后组成一个新命题,并加以证明。这属于综合性开放题,难度较大,最能锻炼学生的思维。比如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只告诉了一个锐角的度数为28 度,然后补充条件解直角三角形。

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好习惯受用一生,经常有意无意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是每一位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去做的事情。初中学生数学方面的学习习惯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规划学习。每个时间段(学年、学期、每周、每天)都应该有规划,并形成书面记录,一项一项去落实。每一科目都应在当天有分时学习计划。有了规划才有反馈、小结,才能发现问题。

2、记录重难点和错题的习惯。不一定是详细记录,可以“提纲挈领”式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把整个知识在脑中形成框架并能记住重点及易错点。记录的本子不要太随意,目的就是让学生重视这一行为。

3、自行总结的习惯。每天必须抽出时间总结并记录,每周每学期都要总结与反思。特别是平时作业及测试的错题更应该总结并记录下来。坚持这样做下去会收到“奇效”。

4、思考的习惯。数学这门学科需要时常带着问题去思考,去学习,千万别死记硬背。养成“动脑子”的习惯,每一个难点都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想通”,也只有这样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

以上习惯的培养并不难,但部分学生缺少毅力和执行力,所以还需要老师去监督,而且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双减”,减掉的是学生的负担,而其目标---减负不减质的实现对教学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它需要点滴积累,做好每一个环节,虽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效果,但只要方法到位,一定会找到出路。

 


点击次数:27  发布日期:2022/8/1 15:17:24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