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解救措施邱秀梅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解救措施
邱秀梅
(四川省平昌县信义小学)
一、和学生沟通感情,给学生树立信心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困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做梦都想进步。但是他们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成绩差。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因此我平时主动给他们母亲般的爱,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经过家访,尽量争取家长的配合。有些个体户,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我就将这些孩子组成学习小组,不但辅导他们的数学,而且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我还注意了解每位学困生的情况,不鄙视、不讽刺、不挖苦他们,课间课外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此外,我不放过任何对学困生的激励,每当他们成功地独立完成一道作业,合理地回答提问、测验中取得小小进步的时候,都及时地发现并加以表扬,让他们经常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体验学习的快乐。渐渐的培养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欲望
①倍加关爱,唤起学习动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学经验表明,教师的爱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间接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关心爱护、尊重“学困生”的人格做起,坚持对他们施以爱心,唤起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②强化实践操作,培养学习兴趣。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小学生又具有从具体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学困生”大多思维简单,僵滞少变,他们似乎对任何稍微复杂的问题都懒得去思考,所以教师借助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他们喜爱的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促其手、脑、眼、口多种器官共同参与,以手巧促心灵。③适时鼓励评价,巩固学习兴趣。“学困生”在班级活动中出现问题较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赞扬的机会很少,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了解,努力捕捉“学困生”思想行为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同时要注意实施分层评价,因为学生的认知方式等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学困生”在这些方面表现更为明显,如果以一种标准衡量定性,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正视学困生的个别差异,适当分层要求
因学生知识基础、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故而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陪读”的现象。小学数学教材内容有较强的逻辑性,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新的知识往往都和已有的知识联系密切,如果对已有的知识掌握不牢,就不便于学困生进行新知的探究。目前新教材的编排大多从问题情境引入新知,不像过去从“复习”开始,这会给这些学困生的学习造成新的困难。因此,每次在一个新的内容教学开始前,教师都必须去了解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注意为学困生做好查缺补漏的工作,使他们在探索新知时能够位于一个合适的起点。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自然也会表现出差异的一面。有的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有的学生则仅仅知道结果,对得出结果的过程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学生则可能对结果一无所知,对过程更是糊里糊涂。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现有的起点出发,逐步达到要求。对待学困生,可以提供较低的起点,这里的“低”不是低要求,更不是放松对他们的要求。相反,低起点是为了实现高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引导他们自主思考,再小组讨论,然后集体交流,教师点评,有意识地让优秀生带动学困生。这样在尊重差异的同时也合理地利用了差异。
四、理解、尊重、善待学困生
学困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他们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和关心,渴望能融入集体之中。如果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我经常想方设法去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斗争,使他们由“我是差生”的心理转变成“我并不比别人差,我也有被老师和同学发现的许多优点”。从而树立自信心,不再消极地面对人生。在日常教育中,我注意亲近学困生,拉近师生距离,对他们少指责,多鼓励,少埋怨,多理解,少冷漠,多关心,少否定,多肯定,使他们感到老师并没有抛弃他们,同学没有拒绝他们,班集体欢迎他们,从而唤起他们的自尊、自爱、自强。这样学困生就会向老师打开心灵之门,转化也水到榘成。如果教师对学生抱有较高期望,与学生相处时的心理气氛也比较和谐、融洽,在这种气氛下,教师对学生会更信任,会给学生更多的言语鼓励,而且会用微笑、注视、点头、手势、关注性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这时师生之间与教学有关和无关的相互作用更为充分,教师更容易让学生有机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在回答问题等方面给予学生以充分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注意,赞扬和批评的方式,也都表现出积极支持的倾向。很显然,积极期望必然会导致好的教育效果。
五、指导学习方法、改变学习态度和习惯,提升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的不良学习方法、习惯、态度等影响其学习成果,进而影响其自我效能感。为了让学困生增强自信心,提升自我效能感,必须增加其成功的体验,让他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成功。为此,我始终没有放弃帮助改变其学习方法、态度和习惯,尽管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目标。在辅导的前一阶段,我每天都要提醒他在课后先把作业认真完成再去玩,而且在计算完成之后要学会检查,学会发现自己的错误,是因为在计算时忘记进位计算错了还是加减不熟练算错了。这些提醒和建议会慢慢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辅导其解决数学问题时,我第一步就是要求其先认真读两遍题,再把文字转化成相应的数量关系表达出来,最后再列式计算。通过这种学习方法的长期训练,他在遇到数学应用题时也能逐渐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
这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体会,只要我们敞开博大的胸怀去接纳每一位学困生,用教师心灵的阳光去打开学困生冷漠而紧闭的心灵大门,用教师高尚的人格与情操去陶冶学困生,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他们就能迈出与同伴同步,与时代同步的前进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