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蒋娜娜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四川省岳池县文星小学校 蒋娜娜
【摘要】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一种最基础的实践能力。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里处处都需要计算,计算则可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如可以帮助人们推理,处理数据等。作为低学段的数学老师,我发现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计算错误,我就对学生的计算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几点拙见。
【关键词】 知识基础 口算培养 规范书写 形成习惯
一、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成因
(一)视觉感知错误
由视觉感知造成的错误在学生数学计算错误中不在少数,特别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这时候在题目观察时往往不用心,或者很容易受到经验干扰,导致他们在观察题目时将一些数据、符号看成别的数据或符合,出现抄错、写错甚至认错的情况出现,甚至还会出现漏算等现象,也存在忘记进、退位,运算顺序弄错的情况。比如在比较6+69○6+96的题中,由于视觉不集中,将69看错成96,就不假思索的填上“=”。在一些简便运算中,如4×25÷25×4=100÷100=1也是因为感知上的笼统、混淆造成判断错误。这些都是因为视觉感知中受到弱刺激影响而引发的不必要的错误出现。
(二)注意力不集中造成错误
很多学生在计算中都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特别是在一、二年级这个阶段,他们注意稳定性更差,感知的范围更小,在观察题目时常常只读取了其中一部分信息,在数字或符号还没有被感知时就开始动起了笔,结果造成错误。如在连续进位的加法计算时,他们知道满十向前一位进一,但就是在“进”的时候却忘了加,在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时也知道不够减时应向前一位退一作十再计算,但有时前一位“退了”忘记减“一”;有些学生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常常忽略除数必须大于余数这一重要知识点。如在判断25÷5=4……5等式是否正确时,很多学生认为5×4+5=25把这道题判断正确。还有些学生由于注意的品质不完善,经常会把45看成54;把0看成8;
(三)概念不清,算理不明
只有让学生在深刻理解,完全掌握数学中的概念、性质、算理、法则、定律的前提下才能够正确、灵活的运用,并形成计算技能。如果对某个性质或者算理不理解、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的掌握定律或运算顺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就会出现错误,而且自己并不认为这就是错的。例如,在减法的竖式计算中是由“数位、个位、相减、不够减、前一位、退一作十”等数学概念组成,如果学生没有掌握这个概念,就不能正确的利用数学概念进行竖式计算。
(四)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影响
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忽视对计算题的分析,不会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他们认为计算题非常枯燥乏味,在计算时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所以常常导致计算错误。有些学生在做计算时操之过急,认为计算题较简单,就会产生“轻敌”的思想导致计算错误,还有部分学生简算意识不强和口算能力不行,在演算时粗心大意,不喜欢做完计算后去验算,或在验算时草稿书写潦草。有时自己写的“0”、“6”不分,把“+”看成“-”。
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教学对策
(一)提高知识基础
在数学上基本公式和基本概念就是知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急于求成,对学生不能理解的一些计算法则进行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计算打下基础。例如低年级学生学习三位数加法时,首先要强调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哪一位满十应该向前一位进一,然后再让学生学习连续进位的计算。最终要让学生掌握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加法是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概念。在学习除法竖式计算时,如果出现算式里有余数的情况,一定要让学生牢牢记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二)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各种口算、估算、笔算和简算,口算是这些计算的基础,它可以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所以应该加强训练孩子的口算能力,为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比如:课前五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读算式说得数的形式,视听结合,提高口算水平。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的重要因素,也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力保障。计算习惯的优劣在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认真审题的习惯
学生是否准确审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计算正确与否,因此,在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培养。在计算的过程中很多同学看到计算题,觉得非常枯燥,认为计算比较简单,提笔就做,产生“轻敌”的心理,这个时候在遇到相似或者相近的数据、数学符号就容易产生混淆,可以将“0”看成“8”,也会把“9”看成“6”,把“×”看成“+”,所以会出现抄错的现象,以至于计算错误。所以审题时应要求孩子先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再按照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算完后应回头在检查,有必要时重算一次。
(2)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的习惯
文字学科可能在书写的要求上强调得多,其实在数学上书写的规范也极其重要,我发现很多同学并不是算理不清楚,也不是计算能力不好,而是因为自己没有规范书写,字迹潦草,有时连自己写的数字都会认错。比如自己第一步算出来结果是366,他在做第二步时会看成360。因此我们应该从低年级就要严格的要求规范书写,特别是要区分“0”和“6 ”,“1 ”和 “7 ”,当然不只局限于数字,书写格式也很重要。比如在解方程时,我会强调等号必须要对齐。
(3)培养打草稿和验算的习惯
打草稿是数学计算中很重要的习惯,是数学计算中不可忽视的细节,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有意识的打草稿,但是一回到家中就原形毕露,所以我会定时的检查学生的草稿本,重视对学生良好的打草稿习惯的培养。验算是解决数学问题不可缺少的环节,养成验算的习惯是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绝大数学生缺乏验算的意识。在数学教学中我一般会教给孩子们几种不同的验算方式:按照原题重新计算一次,估算或逆算对比。比如在计算398+402=800时,我们可以用402+398再算一次,也可用800-398=402或800-402=398逆算检查。培养学生自觉的检查、验算的好习惯,才能够有效的保证计算的正确性。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能急于求成,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按照分层次教学方法逐步推进,不能有丝毫懈怠。教师应做到有计划,有梯度的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结合科学的训练方法,让孩子的计算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郭世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4
[2]李宛真.《学第二学段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 来源:《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