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张 伟
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策略
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贾洛镇中心校 张伟
摘要:作为美育途径之一的音乐学科是学校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渠道更是“五育并举”实现的奠基平台。实践中,作为执教者要充分发挥音乐的各种功能和作用而促进学生审美体验、艺术表达和文化认知,为他们具备良好音乐素养而积极探寻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音乐 音乐素养 培养
随着新课标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中的广泛践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在义教阶段就成为很多教师教学实施的心理共识。而音乐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五育并举”发展的重要平台,担当着奠基义务,自然也应分担着学生综合素养之一的音乐素养培养重任。所以,在小学音乐日常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发展学生文化认知,提高音乐知识水平,还要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为基础展开人文理想和审美追求的培养,促进他们对音乐的深入理解、探究表现和以审美体验、艺术表达为主的创造能力的提升,发展音乐素养。为实现这些目标,如果我们仅以传统之策,是难以达成的。因此,我们必须创新策略,运用多种策略,逐一落实。
一、注重多元文化教育,弘扬民族音乐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各国各民族的跨文化交流也随着人际交往而日益频繁。因此,一个多元文化形态正在形成,与此相应的多元文化教育就已经成为全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的音乐教学必然要受此影响并担当相应责任,在教给学生音乐知识发展文化认知的同时还要重视多元文化的渗透和教育,这样才能使学生音乐素养更“综合”、更全面。我们知道,民族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不可分割一部分,可以说是音乐艺术的瑰宝。在小学音乐教学实施中大力融入民族音乐既能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又能增强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展示他们的新的美术思想。目前,我国义教阶段音乐课标已将其作为重点,旨在促进学生民族自觉性、继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让同学们领略到具有鲜明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新疆维吾尔族歌舞、壮乡刘三姐、吉林朝鲜族舞、内蒙蒙古族舞、西藏藏族歌舞等与音乐关系极为密切的教学领域具有明显特征:刘三姐唱的民歌甘甜、形象且寓意深刻,朝鲜族歌舞柔和;蒙古族歌舞粗犷、刚劲有力,犹如奔马;新疆歌舞多姿多彩、欢快奔腾的;西藏舞蹈表演的舞蹈演员往往身子向前倾斜,好像肩膀上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在课堂上进行以上的指导模仿表演,能让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对优秀的民族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其次就是让同学们对乐器的认识,我国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乐器,而且品种要多于西洋而且有着弹拨、吹管、拉弦和打击等多种乐器类别之分。在实践中不是一一都作为教学重点而是主要介绍竖笛、二胡等常用乐器的特征以及他们的运用。让学生在充分感知民族音乐认知的过程中并发展民族意识和观念。
二、强化感知理解,培养学生音乐理解能力
与语言的区别在于,语言可以清楚地传达特定的界定概念,而音乐是由人类的感觉所领悟到的,在感知理解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在教学实施时,我们就要搭建平台鼓励学生从所听音乐的特征如旋律、节奏、节拍、风格等方面进行着力,以视唱、探究、欣赏为认知路径,强化过程训练,配合视觉感知发展听觉感知和欣赏能力,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视听觉能力还可以让学生的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理解力沿着我们预期发展。在对乐曲的认识上,要以优美的声音、真挚的情感作为认知凭借而将作品所传达的意境和意象,展现在学生的艺术表现的过程和感知实练之中,还能使学生视听感官参与到音乐文化认知中而获得理解力、欣赏力的提升,从而发展音乐素养。
三、引导学生音乐编创,发展创新能力
编创属于创造实践,是培养学生在未来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创新能力。创新是学校育人的核心,也是我们学校的一项重大课题。我们都明白,音乐是一门具有想象力的艺术,它既是一种自然的创造力也是创造力培养的土壤。所以,要把这个好的音乐教学实施路径而使其发挥作用---育人。音乐编创能力是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的体现。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从模仿的角度来指导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正确把握“模仿”和“创新”之间的联系,使“模仿”成为“音乐创作”的必然途径,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创新。例如:在《在动物园里》中,教师首先要让同学们了解动物园内的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各自的特点,特别是歌词中所说到的动物的特点更应作为重点,让同学们模仿着歌词而创作出有自我认知的新的歌词。通过这样富有创见的音乐学习不仅让同学们在创作中更好地熟悉了这首歌;也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音乐认知。而且对于学生发展创造能力提供了创造空间和大胆创新的机会。除了创作之外,表演同样创造范畴,教师要在课堂中利用歌舞之间的特殊关系搭建扮演平台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扮演角色,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表演。实践证明,音乐课堂富有培养创造能力的大量资源,作为教师要将其变成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机会而运用起来,让学生受此培养而得到多样性发展。
总之,有效的音乐教学实施担当着学生音乐素养培养重任。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要具有担当意识,不断提升自己,更新教育理念而运用新课标倡导的实施的策略,把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重任分解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标对音乐教学的预设目标---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探究[J].新课程导刊,2021年。
[2]李学华,新课程改革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音乐素养[J].好家长,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