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实践策略李 杰

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实践策略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大良小学校  李杰

摘要: 作为理解力、想象力培养沃土的阅读教学是占据了语文教学课时的半壁江山,是肩担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重任的有效平台。但传统教学高耗低效,是“双减”主题提效提质所不允许的。因此,作为语文执教者要为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而想方设法,实现最优化人育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提高

作为理解力、想象力培养沃土的阅读教学是占据了语文教学课时的半壁江山,是学生系统获得语文知识、持续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常用平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等于提升了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时效性,建构了高效语文课堂,成就了“双减”政策主题提效提质。其重要性成为众多语文教育人一直探求的实践课题,特别是在新课标、新课改理念引领下,出现了很多精彩纷呈的有效性课堂,但也不乏矫揉造作和东施效颦,影响了“高效”达成。我们知道,有效性体现在教学有效率和是教学有效果的两个方面。要达到这两个目的,传统教法显然捉襟见肘,无法担当如此重任,我们唯有创新,想方设法。方可提效提质。

一、朗读---走进语文阅读殿堂的钥匙

古人早就说过,语文姓语,意为读,读文就是要大声朗读课文。不论是“读书百遍义自现”“三分文章涵咏兴味长”还是“熟读唐诗不会作诗也会吟”都说明了走进语文阅读殿堂钥匙是朗读。古人尚知何况经过多轮课改的我们。然而,随着“应试”讲解之风盛行,这些真理却被忘却于脑后。取而代之是“以讲代读”、“以教抢学”,教师看参考,学生听天书,都“食嚼”着别人的“条分析缕”。这当然应是语文教学的过去式了,“柳暗”之后是“花明”,我们必然要运用新课标的新理念建构新的语文课堂,但“读”仍然不失为语文教学的良好方法,记忆新词、领会内容、鉴赏文美、模仿范文都离不开的实践,教师的“教”应在引导学生如何朗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反复读,直至实现正确、流利、有感情这样的朗读目标才可休。让学生在读中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品味和感悟,从而在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学得语文技能、形成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获得思想启迪与培养。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阅读文章选择上有了很大改进,特别是在篇幅、内容、学习难度上都有所加大,毋庸置疑对农村学生来说无疑是影响了他们朗读时速与效果,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做到视听双促,诵之于口、在学有动力中于脑中建构,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大声地读,有情有思地读,反复地读。

二、质疑---自主习得阅读知识的关键

学起于思患无疑。这也是古人留给我们宝贵的教育财富---学贵有疑。“疑”为什么如此可贵,因为质疑者持续对语文知识产生了分析、综合的思考。疑起于思,学生有疑,说明学生不仅是“文”之过口,还“意”入于脑,引发了深深思考。我们知道,思维参与的学习是有效学习,是学生走进课文、越过字里行间的有效方式,思考就是与作者交流对话。如果一个同学能够在读文章时经常发问,那就说明他是一个爱动脑学习的孩子,对文本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在阅读过程中,如果老师能够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提问,那么,就可以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不断地提升。但是现行学生多懒惰,没有质疑习惯,更不会主动深思,需要教师启发。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作为执教者应引导他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去主动去质疑和思考,敢于把思考中的问题大胆提出。也就是说,不仅要让学生质疑,更要让他们敢于“问难”。而“问难”即学生有学习困难或思维困难,就需要教师多观察,发现,走下讲台,及时给予帮助。譬如在执教借事说理的《伤仲永》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率地明了后天的培养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我们就可引导学生多质疑来学这一课。其方法可从“文眼”出发,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式的朗诵,能让阅读更加有针对性,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当然,鼓励学生进行提问,鼓励他们深入思考、体味、体悟,并不否认老师的主导地位和淡化互动性,它表现在老师指导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上,也表现在老师引导学生质疑的时间选择和正确的方法指点上。这两个方面都是提效的重要抓准点、

三、运用---形成阅读素养的直接便径

提效提质的语文阅读教学并不需要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将这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能名符其实地把学习过程或运用过程还原出来,彰显其实践性。新课标告诉我们彰显其实践性的有效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为此,作为执教者应把运用通过有效的语文实践平台投放到阅读教学的学与用中,让学生在读中既学又用,边学边实践,这样才能学得习得,形成语文技能和实践能力。

一是读说结合。开展阅读后的交流讨论,让学生把读中所思、所感、感悟以及懂得的和不懂的都分享出来相互交流。这既是一种认识深化,又是一种智慧碰撞。

二是读练结合。适当的练习题目是学生巩固语文技能的良好方式,也是学生打开思维闸门的重要辅助手段。但平常中很多教师由于过分注重练习,把阅读教学搞成了练习教学,只重知识运用,从运用角度来发展学生语文知识。我认为这种方式是有限的,如果让学生大量阅读,而获得的有教师想到的,也有很多是教师预设之外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野景偶拾确实是天然悟性,但语文需要这个“悟”。

总之,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现“双减”政策主题提效提质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搭建平台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让学生主体性在阅读实践、语文实践中充分发挥作用,除此以外,别无便径可直通。

参考文献:

[1]陈臻妍,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海峡科学,2020年。

[2]林海荣,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读与写,2021年。

 


点击次数:21  发布日期:2022/7/5 16:22:1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