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双减”下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唐小雁

论“双减”下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四川省武胜县万隆小学校  唐小雁

摘要:“双减”下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就应让其展开过程得到多种平台支持。本文探讨了其支持之径:和谐的师生关系、合作的探究学习、新颖的现代手段和诱思的问题情境。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双减”  课堂教学  有效

课堂上落实“双减”政策,那就是要提效提质,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最大化的育人效果芳香。作为一线教师,在“双减”广安行动推进至今,如何使语文教学不再走低效低质而又高耗的实践之路,我们就必须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手段带来的新模式,使语文课堂不再是“满堂讲”这样单一的教学实施,而应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三活课堂”课堂,聚焦育人而做到“五育合一”般的融合,在有宽度和温度的语文课堂使育人效果最大化。

一、让教学展开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进行

成功的教学在很多教育专家的研究中都将其中之一的必要条件指向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小学生向师性强,这一特点也证明了这一点。作为披文入情的语文学科,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所产生的愉悦情感和心理自由场是“师道尊严”模式所不能想象的,更不可比拟学生的主体性效果。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实施者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披文入情”应转向为“施教入情”,使文之情、师之情融合在师生互动中,从而让参与的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浓浓的情感,感受到语文教育的温度,进而更喜欢语文老师而“信其道”。有了学生主体性的大力支持,有效的语文教学自然就会获得生成建构。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把握语言的人文特征,让教学展开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进行,以“文为本”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感在能力发展提升过程中发生质变,从而改变整个的学习面貌,提高学的能动性,增强学的有效性。

二、让教学展开在合作的探究学习中进行

合作,一种应时代之邀的学习方式落户于语文课堂,是语文教学担负竞争社会赋予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和合作能力的一种重要实践手段。“双减”下我们更应将这种能实现多种教学意义的学习方式出现在语文课堂上,毕竟为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人才的语文教育发挥的是奠基作用,而合作是学生全面发展素质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自然就应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就得到锻炼和培养。因此,我在实践中就常将语文教学展开放在合作的探究学习中进行,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合作,在合作中又采取探究这种学习模式,这样更能使学的过程效果最大化。例如,《鸟的天堂》的教学展开我就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究学习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两次观景”,各个合作在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中要求做到分工明确,各施其责。在交流汇报阶段又组织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发表意见和提出疑惑。各小组要将疑惑分类,形成一个主题较明显的共性问题,在一起商量式的解决。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合作的方法、效果、共性疑惑数量多的进行评比,即要小组合作进行比赛评比,而且还要将对他们的学习参与效果的评价做到多样化,要对比赛结果出现的效果进行适时的评估,要求学生及时体验过程中的快乐和整理过程中的收获,并在其中加入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学生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给予的肯定声音和激励赞许让他们倍感过程快乐和语文学习的有趣,从而在合作探究中实现语文教学提效提质

三、让教学展开在新颖的现代手段中进行

科技助教,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得到了全面实现,特别是在有了硬件支持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较高提升的双重背景下。可以说,为了使“双减”提效提质要求得到高效实现,很多课堂都走上了信息化教学之路。我也不例外。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时我就将智能一体机用在了新授阶段,特别是在介绍防盗玻璃、吸热玻璃、变色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时通过情境再现,将几种玻璃的特征在动画中展现无遗。在这过程中,学生只要能将课文内容描写的视频观察相结合,就能很快在感官兴奋中获得快速理解,实现了提效也提质。但对于这样的提效神器我们也不能过渡依赖,同时还必须重视“克弊扬长”,重视它的“择善而从”。在实际操作中,应把这种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的新的现代手段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即在课堂上,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实现课程高效育人的目标。这就是媒体整合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强化探索与实践使其与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这样就可以助力语文教学为奠定学生全面发展基础而增强实效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教学的特色化、个性化和育人的最大化

四、让教学展开在诱思的问题情境中进行

学贵有疑。激发学生思考兴趣是增强学生主体性的又一重要方式,不输于兴趣、情感的内驱力。在倡导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促创新思维的今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多加诱思促疑引导,使其思维不停地与文本进行沟通,或“披文”或“偱文”,以求对内容进行最大化理解。传统教学重讲重问不重答的引导和点拨,导致学生思维未能得到充分发展,表现为顿悟力较差。而今天倡导“教以疑”的理念实施,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的诱导下开启不间断的思维运作模式。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我就围绕宇航员的那句感叹话---“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进行问题情境创设实施,让学生深入思考“太可爱”和“太容易破碎”分别体现在哪些地方。这样组织实施,就实现了提效提质。

总之,“双减”下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就应让其展开过程得到多种平台支持,特别是学生全员主体性这个支持。这是人定胜天的提效提质。我们在实践中一定要围绕这一追求来实现有效教学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进明,“双减”下的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探讨[J].新课程,2021年。

[2]陈又真,“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作业的有效设计[J].学周刊,2022年。

 

 

 

 


点击次数:24  发布日期:2022/7/5 16:19:2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