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李 云

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李  云

(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劳山中心小学)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因此,应十分重视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引导和激励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锻炼习惯。所谓自我锻炼能力,从《教育学》角度讲指的是知识,技术,能力和智力的有机结合,体现在体育教学中主要是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进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从《心理学》讲,是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自觉的锻炼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我们常说,体育学习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课业负担重,活动时间少。针对这些情况,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势在必行

1. 在全面实施素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广大体育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无私奉献,致力于学生综合体育素质的全面提高.他们兢兢业业,顶暑寒,冒风雨,任劳任怨.可一测试,学生的成绩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去甚远:或老样子,或提高幅度很小,或出现了倒退。于是,教师们困惑了:"我的教学究竟怎么了 "

当然,出现上述问题,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部分体育教师按部就班地执行授课计划,只注重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而对分组练习和个人练习指导不力,对课外锻炼不够重视,忽略了学生自身锻炼兴趣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

2. 学生的混沌:学不好体育照样过

目前,学生普遍不重视体育课,采取应付的方式接受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动作示范,课外时间几乎全用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少数爱好体育的学生,本来想好好地进行锻炼,却因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而不知道该练什么和怎样练,导致他们的"锻炼热"慢慢降温,直至消失殆尽。于是,学生们心安理得却又无可奈何:学不好体育还不是照样过。

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兴趣,对体育的重要性及体育锻炼的目的,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使得自我锻炼能力低下,导致他们轻视体育课,漠视体育锻炼.这样,任凭教师再努力,学生的成绩怎么也上不去。

二、给学生自我锻炼的时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分配,落实时间,培养自我锻炼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让学生一般有1520分钟左右自我锻炼的时间。学生有一定活动量和强度,一节课时间里,平均强度控制在130/分左右,满足学生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指导学生自我锻炼的同时,要充分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自主性,使课堂成为学生每次渴望的"欢乐半小时"

三、因地制宜,从实效出发创造条件

我们都知道,体育课是室外活动,必然要受到外界客观条件的制约,:场地器材,学生安全,学生人数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场地,设施与器材。我们要做有心人,要把收集到的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锻炼方法和游戏,不断地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我锻炼。

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1.加强重要性教育,明确学生的锻炼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体育课对学生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思想,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第一,体育同经济,政治,军事,科技一样,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则国家强。

第二,体育课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勇敢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要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没有体育课的熏陶培养,是不可能的。

2.密切师生感情,确立教师的偶像地位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密切师生感情,多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锻炼中出现困难时,要多关心他们,鼓励他们,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为人师表,处处表现出一位人民教师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于不经意向感染学生,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视教师如朋友,为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南,教学思想就会被学生自觉地接受,学生也就会在课内课外强化练习,自觉提高自我锻炼能力。

3.实施目标管理,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当前,健康教育已深入人心,各地随之实施了科学规范的目标管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重视目标教育,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4.重视信息反馈,激发学生继续锻炼的热情

教学中,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锻炼情况,对学生的锻炼态度,锻炼成绩作出正确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坚持目标的欲望和继续锻炼的热情。比如,在进行一分钟运球上篮教学时,给学生提出具体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一个阶段的练习而达到这一目标。阶段练习结束后,教师及时对学生的自我锻炼成绩进行检测,了解学生的指标完成情况,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竞争氛围,从而推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五、加强组织管理,体现一种"",""结合的教育

教师要制定出详细的课计划,既经常巡视又协助解决问题,加强管理检查,注意"自主""散漫"的区别.管理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动起来,并做到教学的组织不失控,有教学常规,体现出"",""结合的教育,把讲授,辅导,自学,自练和谐地结合,实施快乐,自主分层递进教学等有效方法,使课的教学目标有效地完成.在教师的指导下,既有目的又有目标,既有约束又无束缚,既有集体学习又有自己活动范围去自主,积极学习。

当然,我们应该注意:一是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应包括整体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如让学生设计新的游戏方法,主动探索更好更快地达成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开发校内校外的体育资源等.二是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并不能误解为就是"放羊式"教学,即以往那种教师放任不管,让学生完全自由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应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三基"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兴趣与爱好的学生,因地制宜开展起来,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以实现新课程标准中体育教学的目标。


点击次数:18  发布日期:2022/7/5 16:18:2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