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有效策略曹婷婷
论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激发的有效策略
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观阁镇大良小学校 曹婷婷
摘要:成功的教学只有在充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提效增质效果。本文探讨了运用成功体验、运用表扬鼓励、运用趣味活动和运用作业实践等四种激发兴趣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激发
数学学科因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致使许多小学生不敢轻易言爱。如何让小学生喜爱数学并乐于成为“好之者”?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学人在追求提效增质路上的一个重要探究话题。“学习的最好刺激”美国杰出的教育家布鲁纳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着力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种非智力因素,使其成为学生“我要学”的内驱力的发动机,源源不断地为学生勤于学习输送动力。然而,“应试”教育功利性太强,总奔命于考试,让很多学生未得到兴趣激发、未达到“愤悱”状态就已错过大好学习机会。这就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也不见有何效果的重要原因。为了不再重蹈,我们在全面践行“双主双优”新课改的今天就要充分利用能激趣或等同于激趣的方法去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提高,使其成为主体,成为“好之者”甚至“乐之者”而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下面,我谈谈激趣策略。
一、运用成功体验激趣
成功带给学生的快乐能促进他们产生积极学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缺少这种快乐再好的措施都于事无补”。由此可见,要让学生乐于数学学习就必须让他们有数学学习的成功感,利用成功感这种情绪力量去支撑他们强烈兴趣的建立。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搭建平台,让每名学生都乐于参与其中并能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巨大精神快乐。为实现这种效果,作为执教者在实践中应根据学生不同学习基础和现有能力,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处理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和“作业分层”,让学生量力选学和量力实践。这样的要求与设置,就能使不同学力的学生都能在适当“跳一跳”的前提下“摘桃”,获得学习成功感而拥有愉悦体验,成为兴趣主人。
二、运用表扬鼓励激趣
要实现提效增质就必须精选教学法。因为良好教学法才是高效课堂创建的必需。在择法过程中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教学能提效增质呢?著名教育家赞可夫给我们一个择法方向,他认为要选择能触及学生情绪、意志领域和精神需求的教学法才能让我们预计的目标得以实现。这种教学法实际上就是运用表扬鼓励激趣法。我们知道,小学生天性好表扬,他们争强好胜的性格中更多的趋向于被肯定被常识,特别是娇生惯养的“10后”这一代,他们更乐于被这种表扬鼓励而宠爱。所以,要激发他们学习兴趣,运用表扬和鼓励方法正中他们需求,适合他们胃口。为此,作为执教者要注意课堂观察,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让学习上有优点的学生能得到表扬,哪怕是一次勇敢的答问或小组讨论,我们都要给予话语奖励。另外,还须指出的是数学这一学科由于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我们在教学实施时要注意一如既往地激励和鞭策学生,不要在语言上都那么吝惜。实践证明,只有多表扬鼓励学生才能在夸奖中成为好孩子。只要是表扬鼓励的话语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使其主体作用在数学的学与用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出来。
三、运用趣味活动激趣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和维持兴趣的主平台。我们要把课堂当作是师生交流的互动场境,通过创设趣味课堂,让学生得到兴趣激发和培养。一是运用直观教具教学。直观教具是数学由抽象变形象的良好中介,能把数学学习过程直观化、动作化。比如在执教“9加几”这个知识点时,小学生没有“满十进一”的算理意识,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一些小棍,通过动手摆放“凑十”,这样就能帮助学生快速学会。这个过程,学生看似在玩耍,实际是将思维过程转变为动手的过程。这一原理就是因为儿童思维在指尖上。二是实施生活化教学。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经历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新课改的重要要求,也是“优教”的有效手段。其做法就是新知的学习过程披上生活的外衣而包装起来,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想到的载体却是生活,从而在体验实用价值中增强兴趣。三是挖掘数学自身趣味因子。数学发展几千年,在源远流长的进程中,留下了许多关于数的趣味故事和名人轶事。教学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于课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来也是这么“可爱”。如教学“认识数”时,古人如何表示整数、分数等,小数点的来历等,这中间都蕴含着罗强的趣味性,我们都可以用之来来激趣。
四、运用作业实践激趣
作业是巩固学生知识并将知识又迅速转化为技能的有效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为执教者应给学生留有更多的可以自由发挥的活动空间,特别是在“双减”下。尽量设计出能服务生活的数学作业实践题目,而不是重复的算、算、算。开放的作业实践是基于学生数学现实的生活作业题目,梯度性强,具有一定挑战性,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大抄大重复。其目的是转化技能,巩固知识,离开于此,其他都是教师人为的强加,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力戒。
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提效增质目标达成中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必须注重激趣策略的创新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兴趣这个最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成为自觉学习、乐于学习的巨大动力。当然,上文的方法也不是我们激趣的全部,在“双主双优”课改推进中还有很多新颖的策略,但前提是我们教师要有这种务实的用心,才能在实践中时时想到它、运用它。
参考文献:
[1]罗春玮,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黑河教育,2018年。
[2]章建平,数学课堂教学的激趣设计探究[J].数学通报,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