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教育需要用心去陪伴张 静

教育需要用心去陪伴

都江堰市塔子坝中学  张静

 

背景

在婚姻自由的当今社会,离异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儿,也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情在学生当中,离异家庭所占的比重也日渐增长,而随之而来的这些孩子教育问题,就是作为教育者应该思考的事情。这一类孩子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成长差异会使他们具有自己的不同特点下面是笔者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案例,能给我们带来诸多的启示。

一、教育经过

唐浩同学,是一个比较聪明的学生。但从初一入学开始,很多表现都显得有些叛逆。

1、上课不专心,有时做各种小动作,有时讲话,有时睡觉,从不记笔记

2、平时作业完成质量很差,经常出现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3、经常欺负班上同学,并放狠话找某某人打你”。

4、爱吃手指,随时随地都把大拇指放进嘴里,手指都有些变形。

5、每个星期带一大堆零食,两三天就吃光,位置和宿舍都弄得跟垃圾堆一样

起初时,笔者曾找他多次谈话孩子都保证要改,但到第二天涛声依旧笔者认为孩子各种行为习惯差是有根源的。不找到病因,就彻底解决问题,反倒会越演越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整个人生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也是很多习惯养成的起点。于是笔者试图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孩子基本情况是:父母从小离异,孩子随父,父已再婚并育有一孩父亲与继母常在外父亲解决孩子问题,习惯使用暴力。孩子多数的时间是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又非常溺爱孩子,基本属于有求必应,并从不责备孩子母亲因为离异的事情,对父亲怨气较重,经常指使孩子多向父亲这一方多要钱因此孩子零花钱非常多,花钱大手大脚,习惯很差。

鉴于这种情况,要改变孩子性格,就必须形成家校合力。笔者与其父母进行了初步的沟通。父亲一方表示没时间陪孩子,母亲一方表示力不从心,不方便管教时,笔者感到了来自家庭教育的无力,然而不解决这一问题,孩子的成长始终受阻。但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只能等待时机,再想办法。

直到有一天放学后,笔者接到孩子奶奶的电话。电话里说:“唐浩怎么放学几个小时了,还没到家呢?”随后又是孩子妈妈的电话询问同样的问题。借着这个事情笔者一边通过其他方式寻找孩子的去处,一边与家长沟通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经了解发现孩子准备放学后与一社会青年孩子的表哥),围堵另一学生。但被堵的学生跑了,唐浩就和表哥去了网吧,这件事情本身就有两个错误,一聚众斗殴,二是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笔者认为或许会是拉回孩子,帮助孩子的一个契机。

于是,笔者一方面找来孩子的爸妈就事论事,讨论出如何解决孩子的坏习惯的方案。一个问题是表哥不务正业,言行对唐浩的影响过大。应该减少两个孩子在一起玩耍的时间。二则是回家期间必须有家长陪同也就是在家的时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玩耍,都最好有家长的陪伴,至少是家长的知晓

另一方面,笔者找到孩子。唐浩一边吃手,一边说:“我是一个无父无母的孩子,没有人会管我...........。他一开始说话就哭了。笔者抓住这一个教育时刻,让孩子敞开心扉谈了很多。随后又和家长沟通,希望父母也能有所改变。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在学校里老师就是他的父母,关心和爱护他。回家后,也有亲生父母的陪伴和疼爱。

从此以后,孩子父母都克服一些困难,给了孩子更多的陪伴。唐浩也真的变了,不怎么违纪了,把心思放在了学习上。但笔者担心孩子会反反复复,就对孩子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只要有一点点苗头立即与他交谈帮助她鼓励她,也加强家校联系家长也花了更多的时间和心思在孩子身上。虽然后面还是有复发的可能,笔者相信通过家长父母不断的关注,加上孩子的努力,必定不会走向弯路。

二、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看起来有些极端,但却是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带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孩子或许是离异这件事情的受害者,但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我们的教育工作要从多方面去关心和帮助他们。

1、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主要由三方面组成,一是原生家庭,即家庭的经济情况和家庭成员的相处情况。尤其是父母的关系和教育方式,家庭是否健全,是否给孩子的陪伴多这些因素。二是社会,主要指孩子所能接触的范围,孩子身边的人和事。三是学校,主要是同伴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龄人也是最大的。

2、深入开展心理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而心理健康是相当重要的一个部分,但开展这些教育也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合力。

三、思考对策

1、做好思想政治教育

以学校德育活动为载体,传播正能量。加强学生纪律观念,甚至是法律规范。以此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

2、做好家庭教育

离异家庭的孩子,本身就存在爱的部分缺失。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就显得更为重要。不仅仅是给“物品”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给“爱”,加强这部分孩子的家长陪伴和管理。

3、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配备有专业的心理老师,通过定期的辅导,了解孩子的心理动向,扭转不良心态,才能改变行为。

班主任及其他科任老师也要加强情感教育。著名的教育家夏严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要改变一名学生,光靠说教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心理的沟通。首先让孩子感觉到老师真的爱他们,关心他们。善于倾听,改变师生关系,与其成为朋友,并帮助他们分析事情的原因,加以疏导。总的来说,就是陪伴孩子的成长。


点击次数:26  发布日期:2022/7/5 16:12:3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