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谈谈数学新课标下探究式学法指导如则托合提·库尼亚孜

谈谈数学新课标下探究式学法指导

如则托合提·库尼亚孜

(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杭桂镇第一一贯制学校)

  在新课标下的新课改实验是一场深刻变革。笔者作为参与者和实践者,有一定的感悟和反思。审视我们过去的教学,以前已驾驭得烂熟的教学行为方式,现在似乎真的“过时”。新课程目标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探索精神。如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自主发展?在新课标的教学实践下,笔者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究式学法指导有一些新的感悟。

  一、创设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

  有故事情节,带着问题思考,学生的思维就有了方向,在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教师要经常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巧妙设计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他们去自主探究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创设的情景要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和诱发功能,问题的设计要有鲜明的目的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可接受性。创设自主探究问题情景的真正目的在于吸引注意力,激发探究问题的欲望。例如:教学七年级(华东师大版)代数应用题第一课时,为了打破学生用小学的列算式解应用题的旧思维定势,建立新的思维方式,导入新课时可这样设计:1、激励情感。开课讲故事:讲数学家华罗庚小学时遇到一个有趣的“人狗相遇”的应用题的故事,并把这个题的条件、问题、情景以及人狗在桥上相遇的过程用教学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展现出来。2、问题定向。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索:给你5分钟时间,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这个难题。时间到了,但只有少数几个同学列出了算式并算出了答案,有很多还在思考。3、引导探究。教师避而不谈学生的解法,而转向介绍用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式来解这个应用题的方法。学生听了后都产生了一种跃跃欲试的情感,因为他们在亲身探索和比较中感悟到用列方程解比用算术方法容易多了。然后鼓励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进一步探究:①你发现哪种方法更好?②请自学例1的分析方法和解答格式。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练习l2题,马上行动吧!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打破旧的思维定势,接受和建立新的思维模式。由于学生在自主尝试和比较发现中有亲身的体验和感悟,这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破旧纳新”的自觉性。

  二、创造自主实践的展示机会

  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有了新的定位。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是参与者、实践者和探索者。教学效果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才能体现出来。让学生自主实践,表现自己的才华,展示自己的成果,得到大家的认同和夸奖,无疑会增加学生成功的喜悦感,会激发学生以更大的兴趣和热情去探究更新更难的问题。因此,课堂活动要把大量的时间让给学生支配,为学生创造自主实践和展示成功的机会。

  例如:教学七年级有理数的简便运算,为吸引学生,我把课题定为《神奇的计算》。采用以下的程序为学生创造自主实践的机会:①凑整法比赛。用灯片出示10个单项凑整式的口答题,谁先口答出10个答案就可夺得红旗。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为后面的组合题作辅垫练习和知识准备,为后面的实践搭桥。②找朋友。用灯片出示10个组合的简便运算题,引导学生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发现相乘、相加得整数的朋友,并作配对练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第二次实践中体验成功,并为后面的简便计算作准备。③教师点评。先肯定学生的成果,然后指导做简便运算的方法和书写格式,并组织学生再次实践。④展现成果。从课本中挑选10个简便运算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定时完成。然后请部分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解题策略。⑤安排开放性作业。让学生课后自己找或自己编与教材上不同的35个简便运算题,并自己解答,然后再找机会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这种教学活动程序的设计,学生有多次在自主实践中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激励他们进行更新更难的探究和实践。同时,开放性作业的安排,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实践中锻炼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提供自主交流的表演舞台

  教师走下讲台,走进学生,组织学生分组探究的教学组织式,可以缩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生,与学生交流,学生更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平等、亲近和关怀、更能诱发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打破课桌布置的固定形式,分组活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多了,胆量也大了,敢于质疑了,敢干创新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互相合作的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孔子席地而坐的讨论式教学和柏拉图不拘泥于时空的引导式教学方式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有用场。

  例如:新教材中“读一读”《丰富的零》,可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将全班分成6个“小四合院”。这样重新组合增添了一份家庭的温暖,教师在小组中起“穿针引线”,“场内点评”的作用。围绕“0有什么个性?并拿出理由来”的课题进行小组讨论比赛,教师来往于各小组之间,并参与他们的讨论,帮助他们寻找O的“个性”的话题和方式方法。结果,各小组的答案有趣也有创意。比如,有的小组说0“神通广大”,天上地下都有它,因为有用0来表示的例子处处存在;有的小组发现0很“狡猾”,因为在做计算题和判断题时最容易使我们上当受骗……在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再归纳O的丰富意义和它在数学中的作用。这种分组活动的好处在于,开放了自主学习交流的空间,打破了原有“横八竖六”的桌椅布置模式。学生可以面对面地共同探究数学问题。这种新的模式为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提供了更方便的表演舞台,也为教师走进学生,指导学生提供了方便,更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新课改,新目标,新教材的新追求,客观要求教师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寻求新的教学策略。“学法定教法,教无定法”的原则告诉我们,教法改革的真正感悟是教法要有创新,同时也要有继承。多一次尝试就多一份理解、感悟和信心。我们的教法改革随时都会处在发展变化之中。


点击次数:19  发布日期:2022/6/13 9:23:45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