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浅议“和雅”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陈石英

浅议“和雅”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广西玉林市陆川县世客城小学  陈石英

内容摘要:

    让“和雅”走进教室,摒弃现有课堂的一些弊端,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充满和谐,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舞台,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培养“德美人和、才高学雅”学子“和雅”课堂是一个和谐的课堂;“和雅”课堂是一个对话的课堂;“和雅”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和雅”课堂是一个探究的课堂;“和雅”课堂是一个快乐的课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

关键词:“和雅”和雅”课堂教育教学素养

 

多年来,我校始终秉承 “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中华文化的理念精髓,传承学校的办学精华,响亮地提出了“和雅教育”的办学思想,用“和雅”文化来引领我校卓然前行。馥郁芬芳的“和雅”文化之花,纵情绽放于我校的每个角落,装点着每一个我校人的教育人生。  

一、造就“雅师”——筑造“和雅”  

雅师方能培养出雅生。打造“和而有爱,儒而有学”师资队伍是我和雅教育的源头活水。这主要体现在:

1、打造出“和雅”的课堂文化。让“和雅”走进教室,摒弃现有课堂的一些弊端,让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充满和谐,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舞台,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地方,培养“德美人和、才高学雅”学子。学校鲜明地提出了“和雅课堂”所追求的目标:“和雅”课堂是一个和谐的课堂;“和雅”课堂是一个对话的课堂;“和雅”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和雅”课堂是一个探究的课堂;“和雅”课堂是一个快乐的课堂。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的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我校邀请了玉林市相关礼仪专家对师生们进行培训。雅教成就了师生审美的追求,修炼礼仪提升了师生的气质,和雅理念于潜移默化中得以践行。  

3、启动“书香校园”工程。读书习惯润泽教师成长:我们首先为教师设立了《教师书屋》;向教师介绍阅读的书目以及读书的方法。同时还采取了教师互相分享阅读精品的办法来破解时间不足的难题,让教师把自己读到的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以及推荐理由及时上传到网络平台上,教师之间互相切磋,进而实现效益最大化。  

4、搭建平台,共同成长。

1)启动“名师工程”造就品牌教师,促进大家共同发展。我校坚持立足校本培训、鼓励各类研修、实践锻炼成长等策略,实施专业发展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名师”工程,建立骨干教师成长档案。目前,我校已经涌现了一大批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在内的知名教师、特色教师。

2)培育“雅生”——各雅“和雅”构建和而有异,雅而致远的系列课程是培养雅生的重要载体。  

3)基础性课程。班会课:微型班会先围绕周主题进行撰稿,班主任老师挑选10~20名同学分发稿件,并由社团成员一对一或一对二地进行训练与指导。班会结束时,对全校同学发出相关主题的倡议,并在周五以问卷调查、现场交流等形式进行调查,于下次班会做简要总结。班会课上,学生学雅规,立雅标,达到心灵雅、行为雅、气质雅、脾气雅、个性雅。经典文化课:每周一节;课前背诵一首古诗词;每年举办一次全校性的读书交流会。孩子在诵读经典的同时,逐渐用圣人的言行来要求自己,行为好转,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4)拓展性课程。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活动是德育最生动的载体,是修养其心智、促进德育内化的隐性课程。课间十分钟活动课促个性蓬勃成长。我校根据场地狭小,生源较多情况,设立课间十分钟活动,认真研究活动内容,呵护学生的天性和个性。分别开展故事大王讲故事、小小辩论会、巧手制作、信息发布会等多种微型课程。现在课间十分钟活动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社团活动课程 ,促兴趣多元发展。为了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学校开设了多个社团活动。“和雅之星”礼仪社团是我校和雅德育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他们是我校练雅行,正雅态的典范。队员们录制了“和雅”礼仪示范片,供学生礼仪课使用。礼仪课程的开展,培养了存雅意、说雅言、践雅行的和雅之生。  

5)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促社会能力的提升。 拓展社会资源,延伸和雅之风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亲身体验,收获成长。我校分别从三个层面开展活动。一是学生个体:家长单位一日行活动,体验父母工作的辛苦 。二是班集体:借助家长委员会的支持、配合以班级为单位,进入企事业单位、机关走访参观。我校16个班级,已走访10多家单位。三是少先队大队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我校的社会实践基地去参观。四是主题教育活动课程——促优雅品质形成。开展学科节活动、纪念日和传统节日主题活动,激发孩子们的雅行之“情”。  

6)学科节活动课程。包括文雅体育日、清雅诗歌会、典雅艺术周。这些精心设计、年年创新、寓意深远的学科节活动,真正做到了德育无痕,润物无声。

7)纪念日和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课程。主要包括学雷锋日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植树节、地球日开展爱护环境,节约资源教育;重阳节、教师节、母亲节开展孝亲尊师和感恩教育。  

8)大课间活动——培育健康体质。大课间活动历来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为贯彻落实艺体活动“2+1”要求,我校挖掘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对跳皮筋、抖空竹、踢毽子、跳绳、转手绢、打沙包等多项孩子乐于参与的活动内容给予引导,培养孩子们课间做有益的体育活动,既增长协调、灵敏活动能力,又强健了体魄,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创建和雅教育模式,构筑学校文化气质”,我们欣然看到 “和雅文化”浸润着每一个二小人的心,引领我校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卓然前行……

 

参考文献:

1】柴春玲. 以“和雅文化”促进校园文化建设[J]. 甘肃教育,2016(6).   

2】史云波. 探索“博・雅”校本文化 彰显自然优雅校园[J]. 考试,2015(33)

【3】梅可富.和雅校园文化的实践与探索.2014.06

 


点击次数:19  发布日期:2022/6/13 9:21:4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