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杨在先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应用
四川省南充市吉庆巷小学 杨在先
摘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就是数学生活化教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利用生活化教学,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容易轻松愉悦地掌握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故事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农村的小学数学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很多做法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存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传授为主,还是让学生在解答数学作业时力求获得标准的唯一的答案。当前小学数学的新教材与以前的教材有着天壤之别,更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的亲身体验相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也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从他们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喜欢教,学生乐意学。
一、利用生活故事
有人这样评论,中国的学生学数学就是做练习题,“泡题海”;外国的学生学数学是参与一些活动,经历一个事物变化的过程,获得一种感性体验。不管说法怎样,都是为了学以致用。练习是数学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果教师只是机械的让学生做题目,那么练习就失去其本意,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将练习融入数学故事中,结合生活实际,创造生活情境,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情绪,培养学生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如我在教学纳税这个内容时,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故事进行教学:我们班刘阳同学的父母开了一家小超市,平均每个月的营业额是36000元,如果按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每月应缴纳营业税多少元?练习完后,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互动,结合自家的情况或你了解的信息编题,让同学互相解答。这样设计要求,课堂上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各种各样的问题迎刃而解。教学实践表明,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利用生活故事,创设问题情境,进行社会化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状态,寓教于乐,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好地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心儿童的健康发展。 当然,选取的生活情境应当合理利用,应当找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表面的一种热闹,要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不能为教学服务,一切花俏都是多余的。选择生活故事,是社会化教学的一种方式。
二、设置生活问题
生活丰富多彩,数学问题也异彩纷呈。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境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在体验中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三、模拟生活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可以把生活“搬”到课堂。叶圣陶先生说过,教任何功课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即孩子自己会学,学了会用,会解决实际问题,光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常是整合各类信息再综合呈现的。我们可以将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情境的实践活动中去解决数学问题。如我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可以模拟超市购物这一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买卖东西”。通过识别商品、看标价、付钱找钱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识别假币,懂得要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的道理,从而也掌握了一定的生活技能。又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去模拟同时相向、同时同地反向、相遇、同地同向、追上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相遇问题中常见的专用术语有了清晰的认识后,理解和掌握算理,解法也就水到渠成了。这种模拟生活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到数学的优越性,体会到数学与社会的关系,懂得了数学的真正价值,提高他们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有感性到理性,掌握数学知识。
四、利用所学解决问题
掌握新知识后,学生就会产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以获得成就感。否则就会产生知识无用的想法,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紧紧地把握好这一大好时机,设计出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满足学生的愿望。如在练习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对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效能。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教师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书本知识要活学活用。使小小的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数学必须联系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让数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学生不但学到知识,还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