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四基教学模式的建构阿尔祖古丽·艾尔西丁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四基教学模式的建构

阿尔祖古丽·艾尔西丁

(新疆洛浦县多鲁乡第一中学)

一、与时俱进的认识四基

“四基”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基础知识是指:初中教学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基本思想是指:由基础知识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基本技能是指:能够按照一定程序和步骤进行运算、作图或画图、进行简单的推理。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数学活动中所形成的过程性认知。新课标更体现了数学的一种应用意识,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又增加了向量、算法的内容,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要求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

数学四基具有并非数学所独有的三性: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

无论从内容上,从方法上,从抽象程度上四基都是抽象的,特别是数学符号及数学语言的掌握体现了人类理性思维的最高层次。而数学的概念、定理、法则、结构、方法等都是多层次抽象的结果。

数学的应用空前广泛,从日常生活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军事科学等各类科学的各个分类学科,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在社会领域,概率论、统计学在人口变化、股票市场运行、失业工资、消费、酗酒与犯罪关系、生理特征与智力水平、疾病发病率、保险、竞选等复杂社会现象中数学都发挥着必不可少的巨大作用。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只有暂时没有用到的学科,没有永远用不到数学的学科。离开数学的运用,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难以想象的。

数学四基教学的加强及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让学生轻松的学习到四基,理解透应用好四基,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挑战。

二、四基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概念数学

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数学概念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正确的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深刻理解和牢固系统的掌握概念,灵活的运用概念。

1、数学概念的引入

学生认为数学概念是枯燥无味的,并且抽象,因此觉得难于理解,记忆当然就不会牢,理解也不透,就导致了学生出错。进行概念教学时,既要善于从学生接触过的具体内容引入,也要灵活的从教学内部问题提出。这就要求在数学概念的教学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如讲棱柱、棱锥、棱台时,拿实物模型让学生区分或借助与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

2、抓住本质讲清概念

概念引入后,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的定义,并不等于完全理解概念的本质,还必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概念做全面的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和方位揭示概念的本质。

3、巩固深化概念,灵活运用概念

数学概念的教学,必须通过从生动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又从抽象思维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即理解了概念不一定真正掌握它,只有通过反复的灵活运用,才能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4、应强调数学概念在运算、推理、证明中的理论指导作用

数学运算、推理、证明必须以有关概念为依据。如对数式恒等变形必须以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为依据;排列、组合的运算必须用两个原理做依据;概率的运算又用排列组合数为基础。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恰当的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到概念在运算、推理、证明中理论指导运用,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概念,又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中要求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还要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成功的心理

成长需要激励。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与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成功后的信心。在前进的道路上,无论失败或成功,都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都可能成为新的动力,评价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好,再试一试",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差远了,别骄傲",一味的警戒和责难,会使成功的喜悦化为乌有,甚至失去再做新尝试的勇气。光荣与梦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并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

教育要着眼于全体学生,要使学生整体以及构成整体的每个成员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能力、品德的全面发展,从而逐步实现优等学生拔尖、中等学生优化,后进学生转化,使整体都有所进步,以便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对于学生来说,不只是解决了一道题,而是通过这道题的思考、解决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曾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且养成自我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点击次数:11  发布日期:2022/5/13 9:17:4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