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易七琪

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

四川省岳池县实验学校  易七琪

摘要:学生的主体性是参与语文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在大力倡导提高学习有效性的今天,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之主动建构更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在语文课堂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融洽师生关系、搭建实践平台和建设活力课堂三种促进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体性  发挥  有效策略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在践行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中必然遵循的主体原则。这也是体现教师是否融入到以新课标为指导的新课改中一个重要标志。传统语文教学大多是教师中心论观点占了主要,致使一些教师成为课堂主宰而居高临下,在时间上、空间上有着绝对的压倒权。而践行主体理念体现的是教师在主体理念指导下的角色转变。这几年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教师角色转变还较容易,但学生要从习惯的被动学习中转变成为主体却需要我们作思想工作、情感工作,更主要的是要做诱趣诱思等一些调动他们参与欲的工作,才能使他们转被为主,在积极参与中学语文、长语文实践能力。下面,我结合小学语文教学以及新课改推进谈谈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促进策略。

一、融洽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发挥主体性

只有在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私经过多次研究而得出的结论。的确,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给学生安全感,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有乐趣,还能确保学生思维放开、想象放飞而不受到约束。故而,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具有很强的主体性我们就必须使语文教学建立在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之上。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爱其师”进而“信其道”。在过去,我发现一些教师满脸总是写着严肃的表情,这在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课堂不能乱动乱想的压力。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心理受到了很大约束,他们在课堂上就小心翼翼地学着、做着,这样的他们是没有主体性的,是被动的迎合教师的教的展开,显然失去了互动的情感基础,学生也没有主体性。在今天,这种场景是不允许出现的。教师要想方设法下主体性激发功夫,利用促进策略加发实现,通过开课创设情境和面带微笑的方式让学生产生“我要学”求知欲,这都是激发主体性的有效做法,能实现学生转被动接受为主动“我要学”。

二、搭建学习实践平台,让学生发挥主体性

语文具有较强实践性我们不容质疑,唯有做好与之相关的教学实践。教学中要做的就是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在实践中增强提升自我能力的主体性,获得成功体验,为下次发挥更大更强主体性提供情感动力。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给学生施加压力过大,让他们按照老师制定的条条框框去执行语文学习的要求。这样的做法致使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受到压抑,教室里看似井然有序,自认为有效果,实际则不然。而倡导主体性教学,虽然看上去有些混乱,但是学生交流多、分享多、互动多、思维碰撞多,而非嬉戏。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有主体性就应该有学生语文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听说读写围绕实践平台进行,既有民主,也有体验。我们都明白,学习是从外部的行为向内在的转化的一个过程。在教学中,语言的外在表现就是语言在一定环境下的实践展开。学生将所学的东西经过思维加工处理再进行听说读写画的语文实践,自然更有体验和情趣。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既调动了现有语文知识又将其进行了创新应用,将主观与客观现实相结合,从而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内化以及固有技能的外化。为此,一些老师善于作总结的教师归纳出了这样的名为“六让”的教学策略,即让学生读课本、让学生做预习、让学生说意见、让学生议分歧、让学生议疑点,让学生做小结等。的确,通过这“六让”策略使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很好的促进。

三、创建活力灵动课堂,让学生发挥主体性

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非智力要素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从教育心理学研究来看,如果说人的智力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属于主施系统,那么人的非智力因素就如同主施系统中的动力供给系统起到了很强的促进和保障作用。要发挥主体性,我们在课堂上就可以此为径去促进学生智力上取得良好学习效果。实践证明要使学生主动发展,发挥主体作用,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能,充分发挥他们内在动力作用,提高他们积极性,增强能动性,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开展激励评价。人不激不励。小学生天性爱表扬愿得肯定。抓住这种心理激发学生主体性,其效果更暖心。因此教师热情洋溢的表扬不应吝惜,真诚地赞美学生,让学生看到进步,在表扬声中感受成功的带来的快感和愉悦。

(二)引导学生竞争。由于适当的竞赛可以促进学生的兴趣。竞争可以采用自己和自己竞争的方式即纵向比,就是努力在今天的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比昨天更进步,不用跟他人攀比,只想提高自己;也可以偷偷地选择一个学生作为自己的目标,跟他竞争。教学中我们教师也可以采用团体竞赛的方式开展小组合作赛,形成班与班、组与组之间的竞赛。通过竞赛,以促进相互学习和合作的精神。同时,还可满足学生爱竞争的心理,增强主体性。

综上,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尽责而充分发挥主体性,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善于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自我教学实践,充分凸显学生主体性,努力提高他们学习积极能动性,激发出他们无限的学习动力供主体性发挥,从而增强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自觉性,提高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琦红,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年。

[2]曾友俊,加强学生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培养[J].现代语文,2018年。

 


点击次数:15  发布日期:2022/5/13 9:14:43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