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息化手段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吴体强
论信息化手段与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
四川省武胜县烈面小学校 吴体强
摘要:信息化手段是经实践反复证明的行之有效的辅助工具。我们将之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其目的就是要让科技的优势化为良好的教学资源,为学服务。但要把这作用发挥到极致,却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做到灵活使用,合理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化手段 有效整合
随着科技发展,信息技术进入寻常教室已是不争事实,而信息化手段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化身”早已被用到日常教学中,成为教学重要辅助手段。我们知道,信息化手段是集图像、声音、文本、动画于一体的教学手段,具有可控性和交互性,不仅能拓展学习方式,还能营造教学氛围和预设教学情境,因而倍受教师青睐和热衷。但近段时间以来,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很多教师过渡依赖,整个课堂都在放电影,变成了“机灌”教学,这就有悖于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这个定位了。如何才能有效使用信息化手段呢?我认为要做到合理使用,具有针对性、灵活性、严谨性才能将预期变现实。
一、有效整合信息化手段要具有针对性
在数学课堂中,整合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实践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性是让信息化手段在关键处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也是不随意运用、滥用的前提条件。所谓整合针对性,就是要针对数学内容实际和学情实际以及教学展开实际来决定“什么时候用”“用在什么地方”和“怎么用”三个问题。只要先作教学思考才能确保用得恰当和合理,才能判断我们选用的信息化手段是否起到了有的放矢作用。加强整合针对性思考还要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可以防止运用得盲目性。
为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整合,应在教学之前充分考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目的、时间和效果。只有当我们老师对利用信息技术的状况有所了解,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利用好信息技术来助力教与学。如果老师不懂得运用信息技术整合方式,盲目地运用信息技术只能事倍功半。比如,我们在引导学生认识体积和什么是体积单位这两个很相近的概念时,应把信息技术的呈现重心放在体积单位与学生较早期所学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等容易造成混淆的单位区别差异上。通过信息化手段把空间、平面、线段三者的差异完全呈现出来,学生在视觉中就可以感知一个体积单位所对应的是一个三维的图形,一个面积单位所对应的是一个平面的大小,而一个长度单位则对应的就是一个线段的长短。有了这样直观,学生在其内心就能树立起一个概念,认识到一个是线,一个是面和一个是立体,同时也能让他们对体积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印象感知。实践证明,只要教师把握好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创新整合信息化手段方式,我们就能使其更有针对性地助力教学提效。
二、有效整合信息化手段要具有灵活性
要提升整合有效性,灵活使用信息化手段是前提。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选择使用时机,选择信息化手段形式和信息化手段来呈现内容。
(一)情境呈现。教学问题解决时信息化手段化为情境载体,作为问题解决中的问题背景呈现平台。通过这种直观呈现,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情境中看到问题产生的生活背景,以及问题解决的实践方式。比如利用信息化手段创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我们可以先呈现现实场景,可以是水池、通风管、房屋和环保材料等。通过这样呈现就可以让学生感知原委,激发解决动机,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出示问题①求水池的占地面积;②求做通风管所需材料的面积;③求粉刷房屋的实际面积;④求做环保纸袋所需材料的面积。这样,学生就有了直观情境相诱而产生解决动力,在直观的帮助下他们问题解决的方式更明了。
(二)展示细节。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信息化手段整合要注重对算理形象化的细节展示。实践时,我们在做信息技术手段设计的时候要“不遗余力”地强调重点,使学生可以清楚地明白在运算过程中应该留意的一些小问题。比如在进位加法中我们要用信息化的方法来强调“进位”这个关键细节,通过呈现动画强化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个小细节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样才能更容易地实现我们的目标,助力学生学好算理提升计算能力。
三、有效整合信息化手段要具有严谨性
信息化手段我们虽然提倡灵活运用,但不是随意运用,或整堂课都用。俗话说得好,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因此,信息化手段运用还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即严谨性。要达到严谨目的,就要做有理有节有计划,不滥用。
(一)做到不滥用。信息化手段作为教育信息化推进中的一种理想手段,强大的科技感和良好的交互能力深受广大教师喜爱。特别是媒体常态化中,很多教师对此产生了依赖,特别是教室进入到无线网络中,网上资源教学应用成为常态背景下,很多教师将信息化手段作为了课课用、时时用的手段了。这样教学,显然有滥用之嫌,既不能提效增质,还不能引起学生过多注意,反而还伤害了学生视力,得不偿失。所以,我倡导做到严谨使用不滥用,慎重使用而恰当好处才是最要好的。
(二)做到不“节外生枝”。要做到不“节外生枝”,就是在信息化手段制作时,不能把与学习无关的因素置于信息化手段画面中。有的教师为了所谓的“花哨”,把一些与内容无关的动画、声音设计于中。这种“装点”,上课时不仅不能营造氛围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反而会使学生注意力分散。
总之,要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作用我们就必须精心设计,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加强针对性,做到灵活使用,合理使用,用在关键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抽象的、逻辑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成就精彩课堂,构建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廖华美,浅谈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15年。
[2]冯顺朝,浅谈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革新,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