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激趣策略王玉菊 罗玉兰
谈谈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激趣策略
王玉菊 罗玉兰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第二小学)
数学在所有学科中是最难让学生感兴趣的,它涉及到数字、算理、计算公式、图形等内容,既抽象又枯燥。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学生眼中是平淡无趣的。那么如何改变呢?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保持稳定的注意。如果我们用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去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之在“玩中学、动中思、乐中悟”,把乏味的数学变成学生们喜欢的“快乐数学”,我们的教学工作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巧设疑问
思源于疑,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适境地巧设疑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兴趣。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圆的。”接着我问:“为什么不是三角形、椭圆形?”学生答道:“没法骑。”我紧接着又问:“为什么可以是圆的?”这一问学生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我的这些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这样找到的结论记忆就会很深刻。
二、创设情境
不同的情境教学可以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新颖生动的教学方法能诱发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1.游戏情境教学
在游戏中学生的注意力和领悟力都非常活跃,那么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在“玩”中思考、在“玩”中领悟。如在教学一年级加减混合“2+3-l”时,一开始我就和学生们玩开火车的游戏。“老师是火车头,谁来做火车尾?”学生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并积极参与。首先请2名学生站到我身后,组成“火车”绕场一周。然后我又请3名学生加入进来,并大声地问:“现在我们有几节车厢?”学生们快速地说出答案“2+3=5”。接着“火车”又绕场一周,我去掉了1名学生,并提出问题:“现在还剩几节车厢?…5-l=4。”学生们齐声回答。最后请多名同学描述车厢的变化情况并列出综合算式。通过游戏,我将整个解题思路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轻松化解了“二合一”的教学难点。
2.生活情境教学
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选取感兴趣的活动,把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为学生营造了“大卖场”这样一个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由买卖,通过小组合作初步认识人民币的面值、进率、价钱的书写方式等。
3.艺术情境教学
把不同的艺术形式融入到教学中,如欢快活泼的歌曲,琅琅上口的儿歌、斑斓绚丽的绘画,这些形式新颖、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不但富于情趣、便于记忆,更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如在学习看图列式时,我用了一首这样的儿歌:“小问号,爱思考。它在中间用加号,如果放在左右边,减号就会来帮忙。”用教歌曲的方式学习乘法口诀,像:“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蛤蟆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还用命题绘画的方法教授低年级的看图列式和对称图形。
三、游戏竞赛
活泼多样的游戏、竞赛活动,寓教于乐,能使学生在欢快热烈的氛围中动脑、动手、动口,激趣促思。我们的学生已经习惯了在教室内上课,我想为什么不能把数学课搬到室外去呢?于是我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把数学知识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开展了一次次别开生面的运动会。
如“拍球接力计算”,首先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列队站好,每组派一名代表站在终点出示计算题。其他同学听口令按顺序运球到终点并进行计算,完毕后再运球返回起点,交给下一个队员,如此循环接力。我还利用蹦房子这个游戏来进行一些知识的巩固,用捉害虫的方法让学生们改错题……这些活动使他们的思维产生了共振,让他们在轻松的心态下增强了信心,从中享受了学习的快乐。
四、知识魅力
抽象乏味的数学知识本身无所谓情感和魅力,但是,如果教师巧妙地揭示出数学独特的逻辑美、结构美、和谐美,把无情的知识教得有情,把无魅力教得有魅力,就可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以五彩缤纷的面貌展现在学生面前。如在教学“图形和数量关系”时出了这么一道题:一堆圆木堆成梯形,最下面有6根,逐层减少一根,共五层,最上面有2根圆木。求这堆圆木共有多少根?学生用梯形面积公式求出了20根。接着我问:“在顶层加一根,变成6层,图形成了三角形,求共有多少根?”学生用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了18根。我追问:“5层是20根,为什么6层变成了18根?”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课堂上立刻充满了探究氛围,学生使出浑身解数想解开这个谜团。就这样,枯燥的数学顿时充满了诱人的魅力。
五、合作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使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的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使课堂活跃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猜谜、故事、谈话等等。总之,要根据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重的特点,教学时采用多种手段,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乐此不疲的活动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思”、“乐中悟”,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养成好学、乐学的习惯,最终让成功的梦想放飞于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