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2021年广东新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报告邹文生 罗 兰 赵 芳

2021年广东新高考化学试题分析报告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       邹文生 罗兰  赵芳   

摘要分析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2021广东新高考化学试题,梳理并探析2021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对于教师今后课堂教学能够较好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广东新高考;试题分析;教学启示

 

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分析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2021广东新高考化学试题,梳理并探析2021广东高考化学试题特点,对于教师今后课堂教学能够较好把握高考命题方向,培育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试题整体分析

  2021广东新高考化学试题含16道选择题,其中1~10题,每题2分;11~16题,每题4分,共44分,分值占44%;非选择必做题共三题,17~19题,分别为151314分,共42分,分值占42%;选做题为20~21题,各14分,考生可以任选其中一题,分值占14%

1.突出学科核心价值,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高考的核心目标是立德树人。广东试题很好的贯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把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贯穿到高考试题中。试题设计中较好的融入了品德修养、奋斗精神、理想信念、爱国情怀等方面的学科育人价值。

试题突出了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考查。学生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又孕育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1]的教学之中。通过试题新颖且多角度的设问,考查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有利于纠偏课堂教学中的“应试与题海战术”,促使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评价、创造”的深度思维,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

如,第一题寻找合金制作的国宝级文物,既激发了学生对我国古代灿烂中华文明中青铜器、陶器、瓷器等传统技术的民族自豪感,又促进学生思考如何去传承和发扬古代先辈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2.突出真实情境创设,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实问题情境是2021广东高考化学试题测试的载体。试题的问题情境较好的体现了“高起点低落点、真实存在的陌生感强”的特点,让考生在新颖的情境问题中调动前期储备的化学知识与学科方法,结合情境中的各种信息构建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以此来考查学生在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所必须掌握的化学知识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能力。

如,第18题以废催化剂回收利用的工艺流程作为情境素材,考查的知识包括陌生离子方程式书写、陌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化学反应转化关系、电离平衡、溶解平衡、溶度积及其计算,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和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精选模块知识,考查化学基础和学科能力

试题精选化学必修一、必修二、选修三、选修四、选修五这五个模块的内容,其中选择题考查内容涉及中华古代文物(1题)、广东地方传统技艺(2题)、化学与STSE34题)、化学实验基础(7题、12题)、电解质溶液(8题)、化学反应速率(14题)、元素周期律(13题)、电化学(9题、16题)、有机化学基础(5题、21题)等;非选择题考查内容涉及化学实验探究(17题)、化工生产流程(18题)、化学反应原理(19题),选做题涉及物质结构(20题)与有机化学基础(21题)。试题素材来源于传统工艺、生产生活实际、科技前沿、技术专利等,答题中能够开阔考生视野、拓展学科见识,考查学生用较基础的化学知识、实验技能、学科方法进行解题的能力。

4.落实高考核心功能,体现“四翼”要求

2021广东新高考试题较好的落实了高考的三大核心功能——“一核”: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2]。试题设计突出立德树人作为新高考甄选功能的根本任务和核心标准,试题考查不仅有智育要求,还包含德育、美育、劳动教育(1246题)方面的要求,引导着新时代育人的方向。使高考与基础教育形成德育合力,促使学生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动自觉。另外,高考试题通过考查学生的“四翼”——“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非选择题五个大题均设计了符合四翼要求的层次分明的小题),有效评价了学生化学学科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水平[3],对今后的化学课堂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各试题对学生知识、能力、核心素养目标的考查分析

题号

考查目标

 

1

知识要求:常见物质的成分

能力要求:问题理解能力、信息加工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2

知识要求:物质类别、化学变化的特征

能力要求: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加工能力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3

知识要求:元素与核素的含义、能量转化、可再生能源

能力要求:符号理解能力、变化本质理解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社会责任

 

4

知识要求:常见物质及其变化

能力要求:知识整合能力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社会责任

 

5

知识要求:有机物的符号表征、官能团性质、有机反应类型

能力要求:符号理解能力、预测迁移能力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模型认知

 

6

知识要求:常见物质成分及其转化关系

能力要求:知识整合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7

知识要求:基本实验操作

能力要求:实验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科学探究、科学态度

 

8

知识要求: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荷守恒

能力要求:证据推理能力、模型运用能力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9

知识要求:原电池原理

能力要求:辩证思维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模型建构能力

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10

知识要求: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能力要求:知识整合能力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1

知识要求:物质的量及其应用

能力要求:定量计算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2

知识要求:物质性质、实验基本操作

能力要求:信息加工能力、证据推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13

知识要求:元素周期律

能力要求:符号理解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证据推理能力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14

知识要求:物质转化的相关计算

能力要求:识图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模型建构能力

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15

知识要求: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书写

能力要求:知识整合能力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6

知识要求:电解原理

能力要求:辩证思维能力、信息加工能力、模型建构能力

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17

知识要求:物质分离、提纯、制备;离子检验;溶度积计算;离子浓度、温度对溶液导电性的影响

能力要求:阅读理解能力、定量思维能力、证据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能力

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18

知识要求:物质转化与应用、化合价、离子方程式书写、溶度积计算、陌生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

能力要求:阅读理解能力、定量思维能力、证据推理能力、预测迁移能力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19

知识要求:反应热及其计算、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影响、活化能概念、平衡常数及转化率计算

能力要求:阅读理解能力、定量思维能力、证据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社会责任

 

20

知识要求: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范德华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元素周期表、元素电负性、原子杂化方式、晶胞中原子个数及密度计算

能力要求:符号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定量思维能力、迁移预测能力

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模型认知

 

21

知识要求:官能团名称、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合成

能力要求:系统思维能力、信息加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微观探析、变化概念、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社会责任

三、新高考引发的教学启示

基于新高考改革进程的第一年,2021广东新高考化学试题的命制,其典型性和权威性为今后的化学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有益启示。

1.关注化学学科发展,深挖学科价值

首先,我们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古代先贤者们的创造发明,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到秦兵马俑,从公元九世纪晚唐的黑火药到享誉全球的宋瓷,从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爆炸到如今自主建立的中国宇宙空间站,无一不彰显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和自力更生的创造精神,故在教学中要渗透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社会责任与担当、家国天下等人文情怀的培育,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化学的兴趣,确立未来为中国的化学工业尽微薄之力的梦想,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学科育人价值。

2.研究新课程标准,打好学科基础

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打好学科基础才能为运用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提供保障,才能在进一步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试题,梳理“一核”“四层”“四翼”的新要求,注意对比新旧教材的变化,分析高考试题特点和方向。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回归学科知识本身,并借助化学学科模型教学,注重习题训练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来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能力。如在有机化学基础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典型的有机物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再通过精选例题习题的迁移练习,才能在新高考情境中解决复杂的有机流程问题。

3.注重问题情境创设,聚焦实际问题

从广东新高考试题来看,试题的情境素材涉及历史发展、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科技前沿等,需要学生将大脑中储备的化学知识与新情境中的实际问题紧密关联,体现化学知识的学科价值,使化学学习更富有深义。

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思考、研究、整合、设计好每一节课需要的知识情境、探究情境、习题情境,防止情境创设的随意性(不重视,想用则用)、片面性(只看学生兴趣,不考虑合理性)、不完整性(只有情境,但缺乏真实问题)、零散性(整堂课各个教学情境缺少时间规划、统筹协调,无法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为了情境而情境,而忽视在情境中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阶梯性,从而达不到在问题情境中培养知识迁移和深度学习的能力。

4.重视学科方法引导,强化高阶思维

新高考以考查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为宗旨。故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注重化学学科方法引导,强化思维训练,特别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精选习题,注重陌生问题情境的选择,重视对情境素材的科学合理的处理,做好“情境问题、活动探究、问题解决三位一体”的整体教学设计,让学生面对陌生复杂的问题情境,科学有序的发展高阶思维能力,达到素养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3-4

2][3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35

 


点击次数:32  发布日期:2022/5/13 9:01:1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