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杨秀琼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贵州省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中学高中部    杨秀琼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教师需充分考虑语文思维能力的特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新教学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目的,让学生更加全面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对于学生面对现下教育改革形势至关重要,同对于高中语文来说,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是呆板的读课文、背生词,这样老套的模式容易使孩子们丧失学习的兴趣。要让学生们在语文课上变得活跃起来,他们的思绪才能被扩展,他们的思维才能被发散,想得更多,认识更深刻。作为课堂内容的管理者,老师对整个课堂内容的把握,课堂气氛的调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作为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要充分把握语文学科人文性特点,发挥人文性更易与学生亲近的优势,把握兴趣这一关键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在备课时注意引入学生感兴趣内容,在不偏离教学主思路的情况下,利用好辅助材料,带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带入学习的热情和激情,不断进行思考,逐渐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当学生被课堂内容吸引,从而主动进行深入探索时,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二、充分调动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
老师具有较好的发散思维,遇到不同的问题和新问题能灵活迅速的应对。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的授课方式。认识到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与心力水平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享受到充分的人格尊重、得到鼓励与赞许,有进一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例如:在讲述语文版必修课程中《唐山大地震》一课时,通过分析文章题目,教师可以提出质疑:地震会为人类带来什么?我们知道的地震景象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教师从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伏笔。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教师还可以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地震后看守所的犯人,没有逃跑反而去救人?,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这种简单的,具有意义的问题,即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可以让所以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
三、丰富教学内容,加强知识,拓展学生语文思维的广度
高中语文的教学不再仅仅是语言和句式上的教育和引导,而是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步形成能动性的思维模式,这就是指的教学中语文思维的扩展和延伸。通过观察发现,语文教材的很多内容都是来源于实践,而当代的学生正是缺乏实践的群体。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从多角度,利用多种途径来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积累丰富的知识是真正的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和保证。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才能真正的体会到文章的重点和情感,并且会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我分析,自我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语文版铸剑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课外学习任务,如调查作者鲁迅的生活背景,以及鲁迅其它著名的作品。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调查途径,如网络多媒体、图书馆等,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寻找答案,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还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课外阅读,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同时设计一些较为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高二必修4学习《哈姆雷特》一课时,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保证学习内容,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深入剖析教学知识,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
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适时地提出疑问,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思考,养成他们善于对整篇文章中或者文章部分段落进行深入的探索和认知,从中提炼中心思想,体会作者的深层用意。例如:教师在讲述苏轼的赤壁赋时,就可以引入相应的题外知识,提问学生苏轼的生活的背景,诗词创造的历史意义,作者想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将这些信息融人到诗歌中表现出来的……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能帮助同学真正的掌握诗词歌赋的产生背景和作者当时的情感。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地探寻更多的课外知识,不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
五、发散思维
想要培养思维能力,就要首先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和对课文的理解,之后加以点评。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老师也要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步入正轨,而不是直接否定。举例说明,一些好的作品的结尾总是发人深省,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老师可以抓住这一点来对学生们进行训练,让他们发散思维,踊跃发言,说出自己心里所想的那个结尾的形状。或者,老师可以依照课后习题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行培养。老师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的留白部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填充。对于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句子,也可以让学生多多阅读,自己分析句子体现的意思,根据句子体现的意味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的意境,进行思维发散的锻炼。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上有着重要作用。高中语文学习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为了应付考试,还应该以帮助学生构建语文思维能力为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周鑫。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24):167+143.
[2]陈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86.

 

 


点击次数:18  发布日期:2022/5/13 8:59:49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