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彭冬洋

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

四川省岳池县临溪小学校 彭冬洋

 

    

摘要:要让学生学习抽象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就必须加强学生兴趣激发,使其成为乐之者学有动力。本文探讨了激发激发学生道德与法治课学习兴趣的创设情境氛围、联系生活实际、善用肢体语言和融洽师生关系等四种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学习兴趣  激发  有效

激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德与法治课的内容虽然源于生活实际,但概念相对抽象,理论性强,学生常兴趣不足,往往把学习它看成是一种精神负担。对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积极调动学生对于学习材料也就是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厌学为乐学呢?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快乐地主动学习

创设一种宽松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环境,激发学生探索欲,鼓励他们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中,这是我们创设情境氛围的原因所在。实践证明,在道德与法治这样的重品德培养的课程实施中创设情境氛围更有现实意义,不仅趣化课堂激发兴趣,更主要地能使师生互动得到更到兴趣支撑,从而获得良好效果。 比如,在学习《共筑生命家园》这一节时,我就创设了两个合作实践的情境让学生先后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我出示了一个在山清水秀的村庄建化学药品厂的案例:对学生提出作为村民的你们,是反对还是赞成建厂?请你为我们村的发展献计献策的问题。全班以各小组为单位,同学们积极热烈的讨论,开动脑筋献计献策,在各组出示讨论结果时,同学们的探究成果让人眼前一亮。同学们说的建厂必然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及消耗过多资源等观点让我感受到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收获之大。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走先破坏再建设的道路。我们村可以通过其他的途径来致富,如开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顺势我又创设问题情境,“可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中学生又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又再次情绪高涨地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

道德与法治没有生活化思想进行学与用,就是脱离实际的。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来达到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有效的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深刻理解课程的学习目的,享受思想品德课所带来的快乐和作用。这过程,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实现了活动激趣。

首先,道德与法治需要实践,把其引向生活,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就是一种很好地学与用。比如,在讲《法律伴我们成长》时,由同学们组成“现场法庭”,对所给出的案例和同学们课前所搜集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判决,这不仅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还让学生将书中的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热情还使深奥、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变得直观形象,能让学生学习更简单,效果更明显。

其次,视课外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这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比如《积极奉献社会》一课的教学我们开展了爱心服务进社区的活动;《建设美丽中国》一课的教学我们在街道进行了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环保宣传;《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我们请工商所的同志来为我们举办了消费者维权的讲座。这不仅让学生更多地认识和了解了社会,而且还引导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了实际生活中,实现了学以致用,同时也提高了分析、解决和反哺的实践能力。

三、善用肢体语言,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可以注意根据教材内容,恰当的运用肢体语言。例如我在上《揭开情绪的面纱》一课时,就运用丰富面部表情,让同学们感受人情绪的多样化和丰富性的特点。

在教学中,除了肢体语言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言语艺术,让抽象的枯燥的呆板的政治术语,用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的言语把它解析出来,化枯燥为亲切,化呆板为活跃,让知识鲜活起来,灵动起来,浅显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性很快上升为理性,更快地把握知识点。例如我在上《法律在我们身边》这课时为了让同学们懂得运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时,就用风趣的语言,夸张的动作讲述“我倒霉的一天”的种种遭遇,用一种幽默的方式让同学们知道了,这些遭遇不该自认倒霉,而要懂得寻找正确的途径和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老婆,就可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四、融洽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要是喜欢某位老师的课,上课的时候就显得特别专心认真,态度非常积极;要是不喜欢某位老师的课,上课的时候就显得无精打采,神情游走。教学中,我本着“以人为本”和“爱即是教育”的思想进行实践,真诚的去对待学生,接近学生,了解、尊重、爱护,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打成一片,拉近彼此的距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旦建立,课堂上就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师生心理相容的关系,营造和谐氛围,你就可调动学生学习情绪,增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当然,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值得永远探究的现实课题,让学生主动学习、愿意学习成为一个乐之者的方法有很多。还有待我们去努力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预期。

参考文献:

[1]杨冬花,浅析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兴趣[J].新课程,2018年。

[2]杨光花,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

 


点击次数:9  发布日期:2022/5/13 8:49:37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