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李翠新 张国红

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李翠新      云南省永胜县三川镇东河小学

                                  张国红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第一小学

  【摘要】立足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从应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设计;巧用微课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社交软件,强化学生交流;运用多媒体手段,联系其他学科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教学 应用策略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小学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地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方法,以学生兴趣为引导,构建更加高效的课堂。信息技术是近年来与教育教学结合越来越紧密的工具,对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每个一线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应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设计
  在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具有多数据、海量资源的特点。可以说,教师无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资料,在网上都能寻找到“答案”。在过去的教学中,课堂资源不足,教师过度依赖课本进行教学,导致素材陈旧、学生兴趣不高的弊端也能够通过网络得到解决。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突破传统课本素材的限制,运用新的素材,丰富课堂设计,提升课堂效率。
  如《桂林山水》这一篇课文,教师就可以突破以前只能以语文角度欣赏《桂林山水》语言美的现状,通过网络查询资料,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如下载桂林山水的美图和动态小视屏,通过幻灯片和微课视频等形式将以上文件融入到课件之中,让学生能更加形象地感受桂林山水的形象美和朦胧美,感悟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境。最后,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加入朗读大师朗读《桂林山水》的范例视频,就范例讲解桂林山水的朗诵方法,让学生对朗诵技巧的学习更加深入,还可以寻找一段优美的音乐,在课上为学生的课文朗诵阶段伴乐,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更加深刻地感悟桂林山水的意境。这样,教师利用信息技术,用音乐、视频等各种相关桂林山水的资源,丰富了课堂设计,提高了学生接受信息的丰富程度,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巧用微课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微课”是运用短小精悍的视频,将碎片化的内容传输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一般用于课堂的引入阶段,具有易于吸收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特點。以往进行教学引入时,多是教师回顾前面所学相关知识,以此引出新的知识,不仅形式刻板,内容也较为无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而应用更加形象的微课进行课程的引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提供便利,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微课视屏,对本节课程进行讲解,通过实践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在“克和千克”这一节,教师就可以将学生都比较感兴趣的《熊出没》制作成微课视屏,在课程引入阶段,播放熊大和熊二吃萝卜放屁的视屏,通过几分钟充满乐趣的动漫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也可以就视屏的内容引入课题内容:“看来大家对《熊出没》这部动漫都比较熟悉,那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熊大、熊二多重吗?香蕉呢?”学生们的答案各不相同,而教师也能就此引入正确答案,将香蕉和熊大、熊二的重量分别用“克”和“千克”两种重量单位表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克和千克”。这样,在课堂引入阶段,教师就巧妙地用微课视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之后的概念讲解和合作学习能更顺利地进行。而在课程讲解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堂上的微课素材进行本节知识的讲解,并将学生讲课的视屏录下来,制作成一段小“微课”,发送到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平台上,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讲课效果,并结合其他学生的微课视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通过讲课,学生也进行了二次学习,对“克与千克”这一节掌握得更加牢固。
  三、利用社交软件,强化学生交流
  新课改实施以来,合作学习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手段。教师在小学教学中推广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还能锻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存在着种种限制,很难从课堂上推广到课堂之下,而现代社交软件的发展打破了交流的时空限制,让学生放假在家也能通过软件联系进行小组合作,在交流时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例如,在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的语文园地中,教师就可以将其作为假期作业布置下去。但在传统的技术手段下,因为个人的能力有限,而假期又没有小组合作的手段,这个作业只能以如小报这样简单的形式展示出来,又因为容易获知的神话故事大致相同,所以学生制作的小报重复度较高,不利于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全面了解。随着社交软件的不断发展,学生在假期进行小组合作成为了可能,教师即可以将这一作业布置成为更加新型、有趣的形式,如要求学生制作成图文结合的故事册形式。这样的工作量很明显不适合一个学生,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5到6人的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小故事册。在假期,居住相对不远的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不同的资料书写,擅长绘画的同学负责插画。学生们平时用通讯软件进行交流,只有在有需要时才碰面交接材料。这种形式不仅能降低同小组之间材料的重复度,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神话故事,还能将合作的形式扩展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交流能力的同时增进其友谊。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联系其他学科
  近年来,小学各学科的教学越来越呈现交互性和多维性的特点,学科之间不再孤立地存在,彼此之间联系越发紧密,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本学科的教学时,还要重视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在传统式教学手段中,教师仅凭借口头语言传达,很难将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就可以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更加多样化的手段,展现其他学科的内容,强化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微课、社交软件、多媒体技术等事物,教师可以丰富课堂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生交流、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点击次数:27  发布日期:2022/4/19 11:05:58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