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要求苟晓垭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要求
苟晓垭
(四川省平昌县华严小学)
数学创新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核心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研究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我们所提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新,而是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能够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一、创新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创新教育,是即将来临的21世纪对人的需要,也是人的发展对自身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在这个时代,人的素质,尤其是人的创造力的大小成为最关键的因素。创新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创造力固然与天赋有一定联系,但主要是后天培养和教育的结果。因此,从小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教育由此提出,它要求我们在教育中贯彻创新这一思想,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这一角度来说,创新教育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一种教育思想。这种教育是要把学生从传统教育的束缚和压抑中解放出来,恢复他们的天性,挖掘他们的创造性,使其学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并具有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人在创造社会的同时也在创造着自己,创新教育就是提升本身所拥有的创造意识,培养人把创造意识变成现实的能力。众所周知,熟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曾经反映在无数人的大脑中,无数次地被人觉察。但是由于人们在觉察这一现象时按部就班,意识活动中缺乏探究和创新的成分,所以不可能深入认识和发现问题,更不可能从中产生创造性活动。而牛顿探索创新的意识令他从中发现问题,最终产生了著名的“万有引力”。由此可见,创新意识对于引发创造性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二、创新教育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它的提出无疑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说来,更新教育观念就是要求教师对学生、教学和教师自身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建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师观。①新的学生观。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教师对学生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是弱小的,没有能力的,可以支配的,强调他们没有知识、没有能力、缺乏独立性的一面,忽视了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发展的必然性、可能性。实际上,学生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②新的教学观。教学观是指教师对于教学所持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其中包含了教师对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基本认识。创新教育要求学生不仅知道是什么,而且要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知道怎么做。这样就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③新的教师观。教师观是指教师对教师这一角色的理解和基本的看法。传统的教师观强调教师的经验,强调教师的权威,这显然不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新的教师观提倡创新,反对经验;提倡怀疑,反对权威。创新教育是一种新观点、新思想,它的实现必然要求教师更新观念,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学观和教师观,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标,即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三、现代数学教学呼唤创新教育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主体性、能动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因而十分强调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近年来,随着现代教学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学生个性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觉意识和自身努力,在此基础上,只有实施创新教育,才能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具有进取和创造精神。当今数学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为适应改革开放和日益激烈的竞争,为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四、数学的学科特点需要创新教育
数学从诞生发展到今天,从未满足过已有的事实。从数的产生到无理数的发现,从解析几何的产生到微分几何的问世,从非欧几何的发现到计算机的发明,无不凝聚着古今中外数学家们的不懈追求、探索和创造。数学学科的发展以及教材中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建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无不需要勇于开拓、执着追求和锐意创新的精神品质。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育不能离开创新教育,也只有坚持创新教育,才能把握数学学科的特点,真正学好数学,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和数学学科水平。
五、只有进行创新教育,才能适应数学考试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数学考试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高考在严格遵循《考试说明》的前提下,加大了对数学综合素质的考核,突出了重基础、考能力的主题,对加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导向作用。当今数学高考试题问题设计新颖、创新意识浓,活题、新题增多,以情境新、方法活体现对能力的考查,注重考查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在未来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即对考生潜能进行检测。数学考试还结合学科特点,以数学知识作为思维材料和操作对象,考查一般心理能力。应用问题需要考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冷静地从所给材料数据中,通过分析与综合,运用过去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抽象出数学模型,确定解题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选择题的设置上考思维、考能力的创新题目增多,成为部分考生企图快解巧解的障碍,这无疑是对考生抗挫折能力和对试卷整体优化处理策略的又一考核措施。立体几何不但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而且突出了创造能力的考查。针对以上新情况,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创设新情境,加强能力训练。课堂提问既要新颖、巧妙,又要准确、易懂,使新情境更贴近学生的经验与理解的范围。因此,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数学教学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