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刘春花 张莲琴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刘春花   张莲琴

(云南省永胜县永北镇南华小学)

  要:创新是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也是教育的灵魂所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了创新,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教育没有了创新,就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进步需要的人才。这样的教育必将被社会淘汰,被人类淘汰。

关键词:创新   创新教育   素质教育   创新精神  

创新是社会进步永恒的主题,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大会上也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很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既是一门实用而多彩的文化学科,又是一门多功能的育人学科。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对创新教育有所认识。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的教育,是以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人的内在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行为特征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人有以下几点想法与大家分享:

一、 营造宽松、民主氛围,培养创新精神

有利于创新活动产生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宽松、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会给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真情打动学生,用心灵沟通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融入课堂,大胆发言,主动思考,勇于创新。课堂上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也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产生。及时的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情绪得到激发,思绪得到升华,更愿意将自己的奇思妙想分享给老师,同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曾遇到过这样的案例。在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我试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探究乌鸦的心理变化,拓展学生的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乌鸦第一次听了狐狸亲热的问候,没有回答,他会想些什么?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表达自己的看法。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乌鸦可能会想,狐狸以前对我不太友好,今天却对我这么亲热,有点奇怪,会不会有阴谋。不去理他。第二次,当狐狸表示对乌鸦孩子的关心时,乌鸦虽然还是没有回答,但看了狐狸一眼。这一次,乌鸦又会怎样想呢。学生回答:乌鸦会想,狐狸不但对我有礼貌,还很关心我的孩子,看来狐狸人品还是不错。到最后,当乌鸦眼睁睁地看着嘴里的肉被狐狸叼走,这时乌鸦又会怎样想呢……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不仅使学生明白了道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飞翔,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提升,思维得到拓展。

由此看来,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更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

二、 注重课外延伸,培养创新思维

树立大语文观,形成课内外衔接的语文网络,是解决语文教学效率不高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语文学习并不等同于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外延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并不是唯一途径,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切实抓好课外实践活动即课外延伸这一阵地,通过各种活动去扩大知识领域,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 转变课堂评价方式,培养创新精神

及时的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助燃剂。及时的评价,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行为的肯定和指导纠正,有利于肯定正确行为,矫正错误行为,更好更快的发展。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倡导一对一,一对多辩论及小组讨论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评价就是一根指挥棒,要指向创新的方向。评价结构要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倾斜,对学生的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的点滴创新都要重视。特别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的评价。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有问题是积极的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是有问题不敢问。学生心理有三怕:一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怕问题偏,老师责怪;三怕问题多,老师厌烦。因此,不愿提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并及时给与表扬鼓励,转变固有教学评价方式,努力打开学生创新之门。

四、 鼓励求异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求异思维,即不苟同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及方法,能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从不同方向提出多个可能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努力挖掘创造性因素,善于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求异思维,提出多种可能性设想,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时有独立的见解,有独特的感受,在表达中不说假话,套话,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求异中培养创新精神。

总之,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创造是人类智慧的最高境界,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我们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创新潜质,就能实现陶行知先生说的:“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美好理想,真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点击次数:22  发布日期:2022/4/19 10:25:3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