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家校一体化”训练的实践研究孙 文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体育“家校一体化”训练的实践研究

山东省济南阳光100中学    文    

在课改不断深入的当下,努力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在要求,课堂教学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价值凸显。如果仅通过学校每周体育课来增强和发展学生体质、促进学生学科素养远远不够,并且阻碍学校体育的发展。由此“阳光理念”下“家校一体化”训练实践研究就势在必行,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学校体育与家庭教育的背景和衔接

一体化教育要建立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就必须要建立人人参与,人人尽力的共建共享模式,让家庭和社会力量也投入到青少年学生的体育教育中来,弥补过去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缺位,集中优势资源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以我们学校的九年一贯体育教学为例,能积极落实国家课程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但对课标中“全面发展的人”要求落实不足其次大部分家长只在乎学生的成绩和升学情况,却对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不闻不问,课程评价重结果轻过程以及教师考核、班级量化等,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丰富创新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值得思考。

二、基于“阳光理念”下的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家校一体化”的发展对策

“让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学校提出“阳光理念”具体以实施阳光课堂为阵地,以阳光活动为载体以阳光作业改革为延伸,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思想

学校层面阳光课堂为主阵地,构建充满合作探究的学习共同体,促进运动能力的提升。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学生眼中核心素养的直接载体学校通过开展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以及每周的“主题教研”、听课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专业成长;学生是课堂的主角,要让学生学起来、动起来、活起来、乐起来,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课堂。如以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基本活动安排为学生根据教师预设场景自主练习合作探究传接球技术动作学生自学模仿练习根据目标导向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安排多种形式传接球练习、学习检验及技术应用。在教与学中让学科素养在学生心中播种、生根、发芽。

学校通过开展以运动会、班级联赛、冬季四项、校园吉尼斯、冬季长跑等活动,坚持群体运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跳大绳、篮球、排球、足球等课堂教学内容与比赛相衔接,同时,保证体育课密度和强度,每节课安排10分钟左右的身体素质练习。落实“校园体育一小时行动”,强化课外体育活动每天安排一次25分钟的大课间,丰富大课间内容和练习形式。参与面上采用“个体+群体”方式,单人项目选择体育优势凸显学生参与,群体项目则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特色操、趣味接力、亲子项目学生体育社团课程等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获得不同运动体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实践中提高体育学科素养。

家庭层面:实施“阳光体育作业改革行动+体质健康评价行动”,将正面引导与结果监控结合,促进健康行为的养成。体育课堂向家庭延伸,让坚持体育锻炼的行为成为学生体育评价的实质性内容。“体育课作业”是对学校体育的新要求和新指标。它的提出,有利于促进家校共育,有利于促进终身体育锻炼风气的形成,有利于全社会健康生活方式的构建。对学校而言,它相当于开辟了学校体育的“第二战场”和“第二课堂”。让学校、教师跟家庭协同配合,形成合力,让“教育+互联网”的线上体育教学落地生花。疫情期间我们学校利用钉钉软件上的“打卡”、“线上运动会”、“空中课堂”等活动,落实“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让学生自主高效投入体育锻炼中,为体育锻炼开辟新途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学校强调要有效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安排时间,体育锻炼作为假必修作业。通过家长配合记录锻炼体育作业,并展示反馈,激励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三、开展“家校一体化训练的有力保障

学校从着力管理、课堂教学、团队建设、活动开展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形成九年一贯的基于阳光理念校本课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及评价标准。开展“阳光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提高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研促教,提高体育教科研水平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和激励功能,强调身心融合评价指标的建立,体育参与、体育情感、体育习惯、体育运动技术等多维度进行构建。主要是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能测试成绩突出个体差异的发展性评价在学生入学时,通过诊断评价建立学生个人体育档案,摸查特异体质,把他们作为学生入学起点成绩,然后学期末将终结性评价与起点成绩对照,发现每个孩子的进步幅度,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评价主体多元,让体育教师、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建立多方面协作关系,促进学生进步;最后是评价的运用,学校体育评价首先用于改进教学中的不足,其次应用于学生评优“三好”、“优干”,班主任、班集体量化考核等评选挂钩,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核心素养导向下“家校一体化“训练的构建,有利于形成教育合力,能推动教师不断为学生创设自由、开放、智趣、个性的体育课堂,丰富有趣的体育训练形式,帮助学生不断以多元的视角去发现和表达,感悟和提升,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育活动中享受体育的快乐,同时获得体育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点击次数:25  发布日期:2022/3/6 14:34:5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