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现状及心理障碍问题分析赵林丽
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现状及心理障碍问题分析
赵林丽
(贵州省兴仁市第八中学)
一、初中物理学困生的现状
①学习目的不明确。由于受家庭文化背景、生活习惯、社会风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课堂上不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体会不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更谈不上学习快乐。②学习能力不强。在课堂学习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找出物理学习的重点,更加不能突破难点。不会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题,也不能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③学习方法不当。一部分学困生很大程度是长期以来学习随意,缺乏科学的方法所造成。④对知识半知半解,理解不透。对学过的物理概念、公式、定律、实验操作等,不能形成知识体系,弄不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中单打独斗、见只打子,印象不深刻。⑤独立完成作业能力差。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解题过程缺乏逻辑性,不能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定律、公式等进行正确解题。⑥缺乏学习竞争意识。对待作业评分、考试成绩抱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自暴自弃,没有奋勇争先的激情。
二、心理障碍问题
造成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普遍的原因还是心理障碍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一)意志心理障碍
①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人的意志受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影响,就大多数学困生而言,往往是缺乏理想、目的,往往认识不到学习初中物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和家长,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社会、家庭等外界一些微小的刺激都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干扰,使之大大地减慢完成学习的速度和增加错误的数量。正因为他们没有把学习物理作为内在成长需要,把物理学好作为学习目的,因而未能形成自觉求索的执着信念。②缺乏学习的坚韧性。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随意行动,意志力的培养只有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进行,离开困难,砥励意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大多数学困生学习物理的毅力和耐力比其他学生差,对问题不愿做较长时间的艰苦钻研,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一旦遇到题目做错了,不会主动去寻找出错的原因,因此经常重犯某些错误。遇到更困难的问题,就一眼扫过,甚至不屑一顾,回避失败,不善于使自己的智力活动高度紧张起来。③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相当活跃的成分和激素。尤其对物理学科,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概念的抽象、物理规律的描述、物理实验的操作诸如此类的智力活动都要求尽量将自己的学习兴趣保持在较高的激活水平上。然而,学困生的心情多数处在厌烦、焦躁的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初中物理太难,即使有时对某个问题,某些实验表现出一些兴趣,也只是凭借不需要意志力支持的直接兴趣学得一时的轻松愉快,一旦听或看不懂,就觉得无味,从而使自己兴趣始终未能激活起来,进而丧失兴趣,越不想学习就更不会学习,导致成绩越来越差,继而在思想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初中物理的料子,最终成为学习的失败者。
(二)情感心理障碍
情感是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抱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如愉快、憎恶、热爱、仇恨等。情感总是由一定的客观事物引起的。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使人产生一种肯定的情感,反之就会引起人的消极态度,产生一种否定情感,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有许多与学困生需要相抵触的情况,从而造成了学困生的情感障碍。①教师或家长对学困生期望过高。教师或家长对学生提出合适的要求,有利于学生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可是学困生的基础知识本来就薄弱,知识缺漏严重,然而教师或家长却要求他们和尖子生一样,在相同时间内接受同样多的东西,完成同样的学习任务,而在同样多的时间内,这些东西往往是他们无法全部接受的,由于脱离了他们的实际,所以心理负担过重,抵触情绪萌生,从而导致了他们害怕学物理,甚至厌恶物理,最终放弃学习物理。②教师的教法欠佳,忽视个性的差异。初中物理教师如果能组织既形象生动又直观准确的实验,运用深入意境、唤起想象、妙趣横生的物理语言,引导学生去领略物理世界的无穷奥秘,那么伴随的将是积极的情绪和情感。相反,枯燥和权威式的讲解只会带来被动以至消极的态度和体验。有些教师教法单一,不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客观实际以及个性差异灵活选用教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只着眼于知识的传授,而不会因材施教,更不会因时施教(能力是处在发展之中,时时在变化),只重视多教给学生知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更不注意关心学困生实际心理需要,上课缺乏诱惑力和感染力等,从而造成学困生的情感障碍。
(三)思维心理障碍
心理学指出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物理思维能力具有概括、间接、深刻、抽象的特点。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就体现在上述能力的差异上。而所谓学困生正是在上述几方面都存在着严重不足的学生,从而构成了他们的思维障碍。①思维广度不够。初中物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这样才能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但是学困生的思维品质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孤立观点看问题,没有良好审题习惯和技能只会生搬硬套,不能把各种初中物理知识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因而往往抓住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又忽了其它方面。②思维深度不够。由于思维方式的不适应,学困生思维往往不能与教师思维同步,常处于茫然的状态,对待问题总习惯于表面的直观形象思维,而不去更深一层地分析和综合进行揭示问题实质的抽象思维。③思维变通性不够。学困生由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扎实,很少能对问题的解答有一个完整的叙述。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多是一知半解,对解题方法的掌握表现为机械的模仿,长此以往形成思维呆板,一旦改变问题的方式,就造成思维混乱,抓不住关键环节,形不成思维中心,从而也不会寻找解决问题的替换方案,使思维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