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论初中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能力的有效培养黄婉萍

初中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能力的有效培养

四川省岳池县镇裕小学校    黄婉萍

摘要: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不仅需要教师高度重视更要创新落实方法,才能使新课标要求变成实实在在的培养惠及。本文从探讨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有效培养的意义谈起阐述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几项重要能力的培养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操作能力  培养  有效

生物教材上的实验模块是生物课堂为促进学生生物素养提高而必须重视的教学内容,承载着学生实验操作等多项能力培养任务。目前的实验教学虽然早已列为中考项目但仍然是相当薄弱的环节,很多教师平时不重视考前抱佛脚现象仍然相当严重。作为一项素养培养,重在过程才是应有态度和做法。我们知道,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课程对于高中生物教学以及对学生的生活素养培养都有着十分重要而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就会在认知和技能上都能起到积极的奠基意义。因此,作为一线生物学科任课教师,重视实验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施教方法,强化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才是最积极地面对生物课堂实施的正确做法。

一、要明确加强学生生物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初中阶段的生物教学同其他自然学科一样同样包涵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大组成部分,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我们没有必要再来探讨。作为生物学科任课教师,心中知道其份量。加强实验教学,其重要性就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避免了从纸面到纸面的弊端,实验能够充分的展现生物课程的魅力,吸引学生参与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努力的学习。在实验教学过程只要学生动手亲自做了实验,无论实验是否成功,学生都进行了亲身体验,经历了实验的过程。通过动手做、眼睛看,就将死板变为了活跃。

二、初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的实践路径

实验操作能力涉及项目众多,不仅只是动手的能力,还包涵多个内容,如猜想、设计、总结归纳以及数据分析等。我们知道,任何一项能力的提升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滴水穿石的结果。没有教师反复培养都不会让学生轻易拥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主阵地作用而积极创新实践路径搭建实验平台,让学生主体作用在积极参与整个过程的锻炼中得到充分发挥。

(一)实验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纵观生物实验,大多都是用传感器等高科技的电子类产品。目前很多学校的实验室内都有很多实验器材,都是高科技的电子类产品,通过使用这类产品就能够轻易的得到我们想要地数据以及更加准确的数据结果。可是我们的学生不能够轻易的明白其中的来龙去脉,往往就忽略了数据产生的过程,没有经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数据结果始终不能让学生认识更加透彻。所以要注重科学实验课堂教学,并且不可忽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

(二)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完成能力

传统实验操作,大多是验证性实验操作,学生就是照样画瓢,没有设计实验经历。在倡导创新力培养的今天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完成能力提高到非常重视的程度上了。要求教师务必对此重视和方法落实。所谓实验设计能力是以创新为前提的能力,是基于对现有实验有异议或实验效果不明显而采取的另一途径而进行实验。在设计实验时,是以假设为前提而进行实践,通过方法选择、步骤确定、实验器材选取、实验装置组装、可变因素控制、实验现象收集、重点观察确定、实验结果预测等思考与实践,从而使一项实验能完整地、有效地达成预期。该过程环节多,内容多,培养过程长,需要教师有计划实施和侧重进行。

(三)实验操作结束时重视学生现象分析总结能力的提高培养

实验的目的不能仅停留在认识生物现象表象上应在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进行充分揭示。而这个过程不是动手就能实现的了,而操作的主体应是思维,即“脑动”,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去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了。进入到实验结束阶段,作为教师应把重心放在引导学生在观察、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对过程中获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例如,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如果视野里出现污点这一问题应该如何判断,这个污点的出现可能有三个位置,一是在载玻片,二是在物镜,三是在目镜。如果过程不分析,不采取逐一排除的方法,就不可能找到真正原因。就是这么一个小问题就须如此更何况其他复杂的实验现象问题。又特别是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实验出现误操作带来不同结果的现象或问题我们又如何去分析找原因,仍然离不开分析思维和问题归因的总结。比如,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看不到每个细胞的形态这一情况如何解决,在这时我们就不要急着重做实验,可以就此问题让学生分析原因,哪一步骤环节出现了误操作。引导学生思考“看不到”的原因,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找到了三种情况可能:一种可能是细胞装片位置没放好,不在物镜范围中,第二种可能是忘记染色导致视觉感受不到;第三种可能是作为标本的量太少。这时,我们再引导学生避开这些可能再做实验,其实验效果就会明显了。经常加强学生对实验问题分析,使之形成习惯,对学生以后更好地分析问题进行问题化解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且还能增强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和遇到问题自主探究分析原因的去解决的操作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课程是生物课堂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一线生物学科任教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和创新落实在过程中,才能将新课标的要求变成实实在在的培养惠及,确保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毅,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6年。

[2]王玲,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东方青年·教师,2012年。

 


点击次数:20  发布日期:2022/3/6 14:32:16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