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冯丽容
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四川省蓬溪县下河小学校 冯丽容
摘要: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有效运用的教学预期我们就应科学设计的基础上找到最佳结合点,使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化手段 有效运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为教育助力而造的信息化设备如智能一体机等进课堂、融教学被越来越多的教师作为创新实践的重要路径了。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口号变成趋势的当下,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成为我们“班班通”在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常态化追求了。特别是数学这样抽象的学科教学,没有其他比信息化手段更先进的助力工具下更需要教师把之列为提效之选。作为一线教师,要把信息技术最善长的优势变成教学优势成为惠及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就必须在科学恰当原则下作出合理运用的教学实施,才能使信息技术由一般运用变成有效运用,从而在优化中实现对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下面,我谈谈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一、善用信息化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因为有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作实践指导,很多教师不自觉地就将激趣作为了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来抓。我们知道,以信息技术为内核的信息化手段具有强大的集成性优势,能将能承载数学知识的图片、动画和视频通过集成整合而创设出有图有景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而使其兴奋,自然就提高了其接受知识的活跃度。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善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在直观、生动、形象的境界中成为主动学习的“好之者”。例如,教学直线时,我们让学生理解什么是直线,形成正确的概念,我们就可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呈现一段动画,让学生从观察中认知直线的形成。这样教学既少了直接授予概念的枯燥,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了直线是一个可以向两端自由延伸的没有端点线。再如,在教学长度测量时,由于要用到厘米作单位,我们就可借助信息化手段采用示范法,让学生在观察中掌握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特别是在读数时,后排的学生很可能就无法看清刻度上的示数。为了减小这种可见度低的教学难题,我们就可利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智能一体机中的放大镜功能,通过把这个放大镜移到刻度尺上,就可把示数放大倍数让学生清晰可见。这样教学,既清晰可见又形象直观,很容易唤起学生热情而增强他们学习欲,从而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中提高教之效和学之果。
二、利用信息化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是抽象的,又有过强的逻辑性。正是这些原因,让数学成为很多学生眼中的不好学学科。而作为奠基科,又是学生必然学的。要科学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就要创新手段来来降低数学学习难度,让学生轻松突破瓶颈而开启快乐学模式,就成为我们教师的重要追求。而利用信息化手段强大的化抽象功能,把重难点知识变成直观可视的图像或动画文本,就可让学生利用视觉感知的方式来理解数学。传统数学教学大多是通过听觉作为主要途径来感知数学的,“上课要认真听”就是最好的证明。而今天有了信息化手段直观呈现,学生由单一的听知觉变成了以视听为主的多感官学习,自然就可将同样难度的知识在多途径中被分解了。相对来说就减少了难度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什么是连减方法时我们要让学生理解减法的意义,就可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化解这个重难点知识。让学生从信息化手段大屏呈现中看到课本上的教材图被活化了,几只原本静态的“鸟”发生了动态变化:树上原来有10鸟停着,飞走1只后又接连飞走3只鸟去动物园开会。针对这个情境而信息化手段呈现出了一个大大问号。这是一个减法题,要让学生理解其意义,我们就可化教材图为信息化手段图,直接的呈现使减法的过程变得直观,当学生看到飞走就是拿去的过程时,自然就明了其意。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学生观察思考,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训练学生思维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及的优势存在,又特别是创新实践需要的理性思维。因此,在践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师要“优教优学”,就必须发挥现代科技手段的功能优势而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使之具有探究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以让不同学力层次、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学习习惯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这个目的,仅靠教师讲解式教学是不能实现的,应用信息化手段来引导学生观察,助力学生观察获得,从丰富表象中建立起更丰富的数学感知,从而达到以表象丰富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比如在教学推导“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时就可运用信息化手段来助力,在大屏上呈现一个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通过动画分析,让学生从闪烁的四条线段中观察找到长和宽用数据表示出来,并思考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信息化手段的辅助下学生观察更为到位,他们通过将四条线段进行位移或直接做的方法来进行思维思考,于是提出了5+3+5+3=16(cm)、5×2+3×2=16(cm)、(5+3)×2=16(cm)等多种列式方法。有了这三种方法还不算够,还需要找出最优的方法,得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路径或方法。这样教学,不仅化难速度快,优化效果好,还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发展了学生探索和创新意识。也让他们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要实现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而信息化手段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理想工具这不可质疑,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充分相信的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功能并注重教学运用,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其不是万能的,要科学合理运用才能把其功能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成就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刘玉菠,浅析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教育研究,2017年。
[2]陈智慧,浅析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素质教育,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