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张 敏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四川省岳池县安东小学校 张敏
摘要: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策略促使学生开展生物学习研究是实现科学启蒙和促进学生生物素养提升的有效做法。本文从引导学生从认识身边的生物开始研究开始探讨了认真备课、积极实践和注重课外等研究性学习的应用开展。
关键词:初中生物 研究性学习 应用
开展以研究为主题的学习实践,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促使主体在围绕问题解决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主导者。我们知道,一个有效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包括多个阶段,学生需要经历确定研究课题、猜想、搜集资料、动手操作、总结研究成果等步骤。在这样多的历程中,如果没有兴趣作动力,如何没有“问题”贯穿始终作导向,那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就无法得到有效开展。在问题导引下,学生可独立展开也可合作实施,这取决于问题的难度和教师安排,直至活动结束作为主线中的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已找到或发现。这就是研究性学习。这几年实践表明,这源自于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就得到了真正落实和应用,为助力学生科学启蒙得以有效实现起到了实质性作用。
一、从认识身边的生物开始研究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是实施该学习方式的有效动力保障。而路径可以选择从认识身边的生物开始,实践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接触最多的环境开始,那就是校园内的那些常见的动物、植物等,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特别是植物的形态、大小、颜色、所需要养料等。并要求学生把观察所获的信息记录下来,通过前后不同时间的观察,发现数据是有否有变化,通过变化探寻思考原因和总结规律。实际上,科学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发现都是源于生活观察而引发的质疑和静心思考。而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样可以采取这一路径来实施。当学生有了研究性学习需要,他们就会更兴致地参与相关主题内容的学习,而且更有主体作用。
二、有效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认真备课
应用研究性学习不是教师想就可以随意实施的,需要在认真备课的前提下发现有研究性学习需要才可以在课堂上实施该种学习方式。基于此,我结合学校要求,我认为要应用好研究性学习需要经历这三种备课。
(一)个人粗备。提前一周进行,每一章节的备课工作任课教师本人要在充分阅读课标、教材的基础上整合多种资源进行详备,设计好教学流程,特别要将自己认为应重要处理的内容和方式应写进备课档案中,并形成个人的初案。
(二)集体细备。进入到第二个环节,把个人粗备案带至集体备课这个环节中,各任课教师相互通读,在了解各个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研读后,大家进行交流讨论,确定具体应从几个大的方面去展开,确定是否采用研究性学习,教材的主要知识中否需要通过以问题为主线进行流程设计和方式选择。大家要集思广益,在博采众长基础上形成共案。在这一环节中,每个教师都是主人,不能全由备课组长一人说了算,也不能草草地按某一人的设计想法作了思想上的主宰。
(三)本人精备。这是将共性化为个性的创作实践,各任课教师应根据自己所任班的学情实际作出修改,将集体备课案变为自己课堂实施的具体方案。这既是一个再创造过程也是一个更合乎实际需要的转换过程,更是确定是否采用研究性学习和怎么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最终敲定平台。
三、引导学生积极展开研究性学习实践
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精神和能力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生物作为科学启蒙中的一个学科要担当起启蒙任务自然就少不了多个环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而课堂是主阵地,作为一线教师自然就应发挥该阵地作用而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和动力能发挥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情境,并在情境中通过生活问题诱思学生思考,在打破学生现有认知基础上鼓励学生去探寻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经历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基于问题开始,猜想解决路径,再围绕猜想去设计实验。例如在《动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课的学习中由于涉及很多知识点学生难以在一课内完成,我们在教学时就可实施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去细读教材,找到实验设计方法形成方案去研究学习细胞分化形成组织这个动态过程知识。值得注意的是,在课堂上应用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多作方法引导和情感鼓励,提供的时间要充分,研究过程和结果要充分应用,不能采取是否应用了研究性学习教师还是要详讲细讲的做法,要做到该讲则补充,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已经理解掌握了的信息就尽量不讲。在课外作业中要讲到的内容也可以不讲。
四、开展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
现行生物教材,不仅有学习新知识的实验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内容,还有很多交给教师自主研究设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空间。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可根据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家庭小实验类活动和结合热点设计研究性的专题活动。这两项研究性学习活动由于是学生感兴趣的,他们都会按教师要求积极参与,而且还能创造性地设计实验,得出相关结论。值得补充说的是,在课外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要鼓励学生找实验替代品,做简易实验,很多实验器材是可以改装而用的。这样更可以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实施应用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发挥学生在获取生物知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其平台可以是教材上的内容学习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关于生物学知识方面的学习,都可以作为学生生物素养发展过程中的培养契机。作为教学实践者应在多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应认真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操作过程,特别是在激趣创境和研究成果总结应用这两个环节,涉及多个方面的作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才可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徐心满,生物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初探[J].校长阅刊,2005年。
[2]吴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J].天津教育,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