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多姿多彩于宗晓
试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多姿多彩
山东省济南泉景中学小学部 于宗晓
在“双减”政策下,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每个语文老师的职责所在。尤其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深耕课堂,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持续发展力。
一、放飞想象,质疑思维,扩展广度
当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语文课堂就会变得妙趣横生。课堂上没有了面红耳赤的争辩与天真烂漫的笑容,没有了孩子们那喜欢幻想的情思,没有了那双灵动的充满好奇的眼睛,剩下的只是按部就班地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与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所以语文课堂要给予孩子们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去谈论交流,在讨论中解疑答惑,发展学生的思维与创造力。通过想象去接受语文的熏陶。富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不再是要求我们处理什么东西,而是我们要把自己变成的什么东西。富有想象力、激疑创造的教学能使语文课堂迸发出生命的活力与激情。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思绪灵动飞扬、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呢?
语文教学通过质疑思维,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和创新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们放飞想象、打开思路、不断创新。同时,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课,应该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意见,通过组织辩论会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深度思维能力。我认为,学生的想象力,就是在遇到解决问题的需要的情况下产生的。例如在讲授《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做问题设计的:狐狸和乌鸦一个住在树上,一个住在树下,可是这天早晨,为什么狐狸莫名其妙地抬起了头?请你联系日常生活场景大胆想象。于是,孩子们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开自己的想象,有的说:“因为狐狸找到一片肉,高兴地在树上又跳又叫,这时引起了狐狸的注意。”有的说:“狐狸想抬起头看看刚刚升起的太阳,正好看到树上的乌鸦,而且还衔了一片肉,于是打起了坏注意。”这种上课方式,让学生既能链接现实生活,又能扩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让孩子携带诗情画意去学
语文课堂上让他们感到语文既是绚丽多彩的画,更是感人肺腑的诗,让他们在生命旅程中充满诗情画意去生活。导入是一堂课的首要环节,精彩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情思涌动、激情活跃。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如:《水调歌头》的歌声导入,《白洋淀》的图片导入,《那树》的视频导入,《我的于勒叔叔》的激疑导入。如在教授《继承天寺夜游》一文时,可以这样设计课堂导入:古有一人对月亮情有独钟,视月亮为知己。曾绘出了“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的空灵;写出了“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的情趣;更道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他就是苏轼。通过苏轼的诗句,来激起学生们对苏轼感情的印痕,唤起学生对苏轼笔下月亮情的触摸,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本文打下感情基础。
所以老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诗意的人生态度。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到黄昏,在夕阳下散步,只叹“夕阳无限好”,折一枝垂柳插在蓄满清水的瓶中,尖尖的嫩芽像崭新的刚刚萌发的梦,花面相映,保留一份童心,保留一片纯净,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像写诗一样去酝酿每一份情感。
精彩的情境导入能使学生迅速走进作者的生活与情感世界,碰撞出灵感的火花。从而激发了学生主体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画面有很强的直观性,声音有情感的穿透力和表情功能,诗情画意的画面加上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往往能营造一种诗意的氛围,从而唤起学生诗情画意的情感,增加语文课堂的生命力。例如,在上《骑鹅旅行记》导读课时,课堂导入可以以挪威优美的风景图片,配上舒缓的音乐,老师配上诗意的文字描述:这里有充满艺术气息的地铁站;这里有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这里有广袤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湖水;这里有浪漫的童话冰世界;这里有世界上最美的北极光美景。
三、教法方式声情并茂、感情流露
在语文教学中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诵读能活跃课堂气氛,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朗朗的读书声会让语文课堂更有“语文味”。如在教学《再别康桥》这课时,教师不仅要导读,营造一种含有淡淡忧愁的离别情绪,而且还要让学生配乐朗读,让学生在委婉动听的《爱的致意》这首曲子中,去体味作者徐志摩当时复杂的感情世界。在朗诵《雨巷》时,引导学生在读第一段的时候,读出作者内心的凄婉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读剩下的段落时要读出作者内心的彷徨与苦闷。只有明确诗歌前后始终的情感脉络,方能读出诗的韵味与感情,使整堂课充满生机与活力、诗情涌动。
语文课堂的内涵、想象力、诗意、个性化、活力,定是流淌诗意、体味情趣的课堂。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提高学生的持续发展力。
参考文献:
[1陆家明.让低年级语文课堂童心飞扬[J].素质教育论坛(上半月),2010.
[2]潘庆玉.富有想象力的课堂教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
[3]曹明海.让语文点亮生命[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7,9.
[4]周一贯.破译“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J].江西教育,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