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试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周志江

试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贵州省贞丰县第一中学   周志江

 

【摘要】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在人类发展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把握,以及学生们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从而形成适合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思维和关键品质。但由于它本身的特性及人为制造的一些难点,让人们觉得数学很难学,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普及好数学知识,让学生们步入数学的殿堂呢?个人认为,数学要学好,关键看兴趣。本文旨在从如何激发和培养数学的学习兴趣这一首要环节,从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和实践应用三个方面阐述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解决领进门,学进去的教学难题。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教育、重要环节

数学教育因人而异,但无论什么样的学生或是什么样的教师教学,首要的前提和基础,就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兴趣这个首要环节。那么应该怎样才会让人觉得数学容易呢?美国一个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说,由于学数学,一些学生从年轻时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数学教育在毁灭年轻的一代。虽然他说得严重了一些,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情况。另外社会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数学发展越来越快,积累知识越来越多,所以数学越来越难学,也越来越难教。

一、情境教学——可以营造浓厚的课堂气氛

在数学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出发,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的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时刻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其实我们有很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像统计就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要时时刻刻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与数学知识。因此我们要在数学学习和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依托教材,整理教材,设置情景,重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有趣味性的、活生生的题目,使自己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自己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兴趣教学——可以培树发散的数学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兴趣只是一粒种子,如果我们不及时地去浇灌,这颗种子就不一定会发芽开花。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要想孩子爱上数学,就要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前学生们要想学好数学,就需要付出大量的相当程度的脑力劳动。因此,许多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厌恶情绪。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可以改变学生对于数学的态度,从而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如果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他们来说,将受益终生。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必要保证。 

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的支持而阻塞。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数学课程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教学要求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三、实践应用——可以激发数学学习的优越感

很多学生害怕数学,不喜欢数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很抽象,与生活没有多大的联系,不知道如何把它们应用到实践当中。要改变这个状况,必须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从中去学习知识,再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为了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例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然后就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来解决问题,从而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培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当下,疫情还没有过去,我们主要以网上授课为主,但我们也要重视发现日常生活实践中丰富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提出生活中学生能够观察到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切实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现代教师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王海莺.求解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应然流程[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22

3、张景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数学教育联盟,20015

 

 

 

 

 


点击次数:34  发布日期:2021/6/11 9:17:32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