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期刊浏览

国际刊号:ISSN 1672-5905

国内刊号:CN 11-5147/G4

邮发代号:2-418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jsjyyj218@163.com

网    址:www.jsjyyj.net

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周礼波

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西藏贡觉县教育局  周礼波

摘要:小学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需要我们在生活化设计基础上,加强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有效练习平台,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实施

基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施教是因材施教的一种正确做法,是提高教学针对性的有效实践。对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良好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在其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究。

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凡事预则立。有准备才能打赢仗。实施生活化教学,要取得良好效果,同样需要我们做好课前准备,加强教学设计。这样我们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然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原有课程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因而要充分挖掘知识与生活的结合点,把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学生很容易地学会了从生活实践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在教学设计时,就把书本上的知识与之对应的生活原型建立起关系,并设计好教学方式与流程,才能为我们课堂有效实施生活化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开启导入教学

学起于思,思源于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创新的前提基础更是我们调动思维的有效手段。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从现有问题中发现问题,产生问题意识点燃探究欲是我们开课教学的重要追求。例如,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我们可从小朋友参加游园活动碰到的各种计算问题引入课题,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进位加法的知识引导他们去探索、理解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为了让学生客观地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认识人民币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买玩具”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思维特别活跃。这样教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师的参与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新课教学情境

新授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这个环节上实施生活化教学,不仅有利于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乐趣,为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奠定情感基础。因此,实施生活化,抓住新课教学这个环节,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我们知道,数学源于生活。而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为此,我们可这样来实施。例如,在《圆的认识》我们可创设米老鼠和唐老鸭进行汽车比赛的情境:先是米老鼠骑“三角形”车轮自行车,唐老鸭骑“正方形”车轮自行车的比赛,它们虽然想方设法让车子转动,车子就是不动的滑稽样,让同学们觉得很好笑。第二场比赛,米老鼠骑轴心不在圆心的车子颠簸不止,唐老鸭骑轴心在圆心的车子平稳行驶的场面,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解答,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不但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大大激发”学生大胆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学习探索

实现新课标总目标,包括过程目标和结果目标。对于学习过程,其明确要求我们应让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种过程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是传统的接收式。也就是说,新课标指导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注重学生所获取的知识,而且更加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适应学生终身学习的需要。而实施生活化教学,同样需要我们把这种思想用之于实践,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学习探索。我们知道,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践、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为避免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必须做好数学教学科学性和生活性的有机结合,把探索过程生活化。通过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不仅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且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搭建生活化练习实践平台

数学教学,最根本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把学到的数学知识用之于生活,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而这就需要学生有绞强的应用意识的创新实践能力。我们知道,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平台---能获得有效练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有“学以致用”思想,在实施生活过程中要搭建生活化平台,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个过程就是训练。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和“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设计生活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了合作意识、社会交流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能力培养”的转变,使数学学习活动向社会拓展、向生活延伸。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有效做法。但这个过程也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还需要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才能他们获得良好的实用性强的数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夏林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究[J].教学与研究2017

[2]闫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9


点击次数:20  发布日期:2021/6/11 9:17:07  【打印此页】  【关闭